传承良好家风演讲稿【篇一】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某天中午,我心血来潮,用手电筒做麦克风,学记者采访的摸样问老爸:“先生您好,请问您的家风是什么?”爸爸微笑,略思片刻导出两个词“孝顺,勤奋。”我不语,老爸继而补充道:“人最基本的品质就是孝顺。如果一个人不能怀着感恩之心孝顺父母,那么将来有怎么可能回报祖国、回报社会呢?所以说,不孝顺的人根本就不配活在这个世上!”老爸越说越激动,我连忙赞同的点头:“恩恩,老爸,别着急,慢慢说。”老爸平复了下心情,又说道:“其次就是勤奋。人啊,不能学懒,一旦懒惰,则一事无成。爱迪生曾经说过,天才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而你爷爷也从小教育我,说:“我们周家可以有笨蛋,但决不能有懒蛋!”所以,丫头,你得谨记啊。”听完老爸的一席话,我深有感触。其实我早该预料到的,因为老爸做的事很好地诠释了这两个词。
奶奶去世前一个星期,老爸衣不解带的照顾。在众多兄弟中,老爸是最不受疼爱的一个,而她对奶奶却是的,奶奶病了,大伯来看过几次,二伯、三伯工作忙,根本没来得及见奶奶最后一面,而他们在奶奶去世六个多小时后才来到奶奶的病床前,痛哭流涕,当时的我很不理解二伯、三伯的做法,他们既然那么后悔,为什么不早点放下工作来看望奶奶呢?老爸请假专门照顾奶奶。在这期间,老爸茶不思、饭不想、夜无眠,脸上的忧愁愈加深刻,短短一周,老爸就瘦了一大圈。我心疼老爸,就愈发埋怨二伯、三伯的不孝。老爸知道后,狠呀素的对我说:“丫头,这种话不能乱说。你二伯、三伯也很孝顺,他们努力工作就是为了让你奶奶能安享晚年,只是他们不知道,你奶奶更远看到他们的人而不是钱。我不及他们富裕,只能用行动来表达我的小心罢了。”“孝顺”一词被老爸诠释的那么完美。钱可以买到物质,却买不到孝子的那片心。孝顺不是嘴上说说,而是在父母生病时你的行动。老爸的行为我谨记心中,当我的父母生病的时候,我亦会向老爸那样无微不至的照顾他们,毫无怨言。
勤奋则是老爸从小到大学习的特点。所以老爸经常在我耳边叨叨:“丫头,要勤快,不要学懒惰啊!”每当我想偷懒看小说时,耳边都会想起老爸勉励的话语,精神就会立马振奋投入到学习中去。“勤奋”二字一直是我不断的努力、不断前进的动力。
要论我家的家风,我认为还有两个词“重教,助人。”
老爸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所以他十分重视教育,他常对我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此,在老爸的耳濡目染下,我虽没博览群书,但阅读量也是比较大的。而乐于助人这个好习惯是从老妈身上学来的,因为老妈坚信“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快乐了自己,如此两全其美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我的家风就是这样。朋友,你的家风又是什么呢?
在我成长过程中,有了家风的“辅助”,我的行为得以规范,我的品德为人称赞。
夹缝的好坏体现在人们的行为举止。言谈交流的等很多方面,夹缝的好坏也反映了父母的教育的成功与否。
家风,助我成长;家风,伴我前行。
传承良好家风演讲稿【篇二】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们家是个人民警察家庭,父母平时很有时间观念,为人处事诚实守信,我自小耳濡目染也逐渐形成诚实守信的作风,因此我们家的家风是诚实守信。
“那就这样决定喽”“周末上午十点不见不散”我与同学约好周末去郊外春游。周末早上我早早做好了出发的准备,但距约定的时间尚早,于是乎我一边吃零食一边看电视消磨时光,很是惬意,看着看着我渐渐入了迷,身为警察的爸爸三番五次提醒我:“别看了,一会儿还要和同学出去玩”,“时间马上到了!”……
我嘴里嚼着零食含混不清的说:“我马上就去”。虽然嘴上是这么说可我的眼睛一刻也没离开电视机,被电视剧的精彩情节深深地吸引着,心里很是矛盾,很是不想去……
爸爸面露愠色,一把夺过电视机遥控器,啪的一声将电视机关了,语重心长地说道,“诚实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既然你和同学约好了就不能爽约,你这样不守信怎么行?”“这……”我有些为难,电视剧正播放到精彩部分,可是同学又在那边等着……
考虑了良久,我毅然决定,还是听爸爸的话,我不能够爽约,明明是我与人家约好的,到时候却不去,这不是欺骗人家嘛!
爸爸的话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里,这是他的作风,也传承给了我,现在也是我的作风,渐渐地形成了一股家风——诚实守信。
哦,家风助我成长,让我成为了一名诚实守信的人。
传承良好家风演讲稿(篇三)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非常高兴与千位宝宝们未来的引路人--我们可爱的幼师们一起分享家族故事。我是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中原文化专项基金的执行主任张俐 ,是中国华夏文化的传承者,是全国巾帼建功标兵,是中原新女性的代表,但是最让引以为豪的身份--是父母的女儿,孩子的母亲,也是家族传承的希望。
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今天我们在这里论家风传承,那么家风是什么呢?我认为家风是一个家庭的故事,是一段家庭的记忆,更是一个家庭的灵魂,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好女人可以旺三代”,母亲对良好家风的传承,是通过自身的思想情趣、道德观念、行为举止和家庭环境来促进家庭的和谐与幸福。所以母亲在家风传承中的作用无可替代。我的家族四代同堂,爷爷奶奶已近九十高龄,身体健康,开朗乐观,我们的家风家训母亲的影响最大,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猫狗通人性,好儿必孝道,穷时知拼搏,富时知节俭,滴水懂感恩,怒时知宽容”。浓缩下来即为10个字:“孝道、拼搏、节俭、感恩、宽容”。虽然简单普通,但却让我受益匪浅,并且让这个家风传承一直延续到了我的孩子。
我的母亲读书不多但却具备与生俱来的商业敏感性,中国刚刚改革开放,母亲便已经走南闯北的做起中药材“生意”,80年代,母亲已经承包土地,大面积种植中药材,记忆中的母亲如铁人般几乎很少休息,似乎有着使不完的力气,如此辛苦又会赚钱的母亲常常为吃一碗素面条与一碗肉丝面纠结,为添置一件新衣计划多日,从不舍得为自己多花一毛钱,但在我与弟弟的学习成长及帮助带领亲友致富上,从不吝啬,也从不要求回报,不会华丽词藻的母亲有太多的名句时常萦绕我的耳边与心间:
1、“好东西都留给别人吧,我们吃不吃、用不用都无所谓”;
2、“对人都要实心实意,无论是谁?滴水之恩一定要报答,咱要先对人家好,要多做积德的事;
3、“别人抬抬手,我们低低头,能过去就过去了,不要计较,要会宽容……”
6旬有余健康、开朗的母亲深深的影响着我和弟弟的成长,母亲对待爷爷奶奶、外公的孝道、艰苦朴素的作风、为家为孩子从未叫苦的`坚持,对待他人的感恩及宽容之心,深深的影响着我们这个大家庭中的每个成员,从而使至家里每个成员一直都是互相理解,彼此谦让,健康幸福,平安喜乐。
家风从本质上说,是家庭文化的浸润与传承。家庭幸福有赖于所有家庭成员的努力,是各自相互影响的力量,而母亲传承家风的作用是无可替代,“注重家风”尤其应当注重女性自身素质的提升。作为河南首位均衡人生管理导师,河南首位幸福力情商提升导师,一定在践行好家风传承的同时,肩付起帮扶更多中原女性幸福、雅致均衡的使命。祝福祝愿各位同学及老师平安康乐,家庭幸福!谢谢大家!
传承良好家风演讲稿(篇四)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稳定则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古往今来,有无数思想家从社会稳定、社会发展的高度来探讨、研究家庭问题。历朝历代,都存在着大量社会问题,而其中有不少都是由家庭问题引发的。因此,重视家庭问题、研究家庭问题,事关整个社会的发展稳定。
促进家庭稳定和幸福的因素有许多。其中,家训就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家训是中国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是中国家庭教育的方法之一。关于家训的说法很多,有人做过统计和专述,有包括家范、家戒、家教、家规、家法在内不下70种说法,然而其中被使用得最为广泛的还是“家训”。
家训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家训文化,可分为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衰败期、蜕变期,但不管是在哪一个时期,家训都离不开对子女的教育
中国的家训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家训最早出现,是通过父母对子女的当面训诫来体现的。
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西周政权建立以后,遍封功臣,建立诸侯国。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受封于鲁国。由于周公旦要留在京城辅佐侄子周成王,不能就封,就让自己的儿子伯禽就封于鲁。伯禽临行之前,“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周公训子,就是父母对子女当面进行训教,这也是一段关于中国家训文化、最早又最可信的记载。
父母对子女面对面的训诫,用文雅的词来说,就是“庭训”。“庭训”典出《论语·季氏》,讲的是孔子当面训诫儿子孔鲤的故事。由此,“趋庭”、“鲤对”、“庭对”也成为中国家训文化的代名词。后来,中国的家训通过书信、训词和遗嘱等形式传递;再后来,家训又通过制定完整的家规、家约、家范来体现,形成了家庭内部所有成员的行为准则。
中国的家训文化从一开始就有着明确的指向。综合起来,它有这么几项基本功能——
一是训导教育子女成人成才。这是家训最基本的一个功能。前文说到周公戒子、孔子庭训,都体现了这一点。中国的家训文化,可分为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衰败期、蜕变期,但不管是在哪一个时期,家训都离不开对子女的教育。
二是实行家庭的自我控制。任何一个家庭都不是孤立的。它作为社会细胞、社会的基本单位,必须接受来自外在的社会控制。这种社会控制包括法律控制、行政控制、道德控制以及习俗控制。同时,为了维护家庭内部的稳定、调整和处理好家庭内部关系、将子女培养成人,使家庭得以承继和绵延,还必须要有家庭的内在控制及家庭的自我控制。这种自我控制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通过家训(包括家规、家约、家范等),以口头或书面的各种形式来体现,从而起到对子女、对全体家庭成员的教育、引导和约束作用。
三是确立良好的家风。家风是指一个家庭的传统风习,是人们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逐渐形成和世代言传下来的生活作风、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的总和。家风的形成,是家庭长辈和主要成员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诲的结果,而家训和家风有着密切的联系。隋朝初年的颜之推在《颜氏家训·治家篇》中说过这样一段话:“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父慈而子逆,兄友而弟傲,夫义而妇陵,则天之凶民,乃刑戮之所摄,非训导之所移也。 ”在这里,作者强调了家风引导和家庭中长者、尊者的表率作用的重要性。在近现代,江南钱姓家族人才辈出,若星汉灿烂。这和其先祖制定的《钱氏家训》并代代相传、恪守不移、形成良好的家风是分不开的。juzitiandi.cOM
从司马父子到王氏兄弟
孝有大小之分,对父母能养能敬,是一种孝,但只是小孝;自身修行扬名,以彰显父母养育教诲之德,才是大孝。这是中国古代孝道思想的升华,对后世的孝道文化产生了极大影响
中国古代家训内容广泛,包括伦理道德的要求、文化知识的教育、谋生技能的传授、为人处世的告诫等,几乎涉及个人、家庭、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对孩子的伦理道德教育被放在第一位。而孝道是人类最基本的道德,因此,关于孝道的教育,成为中国家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家训文化成果的重要体现。关于孝道,无论是思想家、帝王、官员以及民间的士绅读书人家庭,在他们的家训实践和家训著作中都有大量体现。
在古代帝王的家训中,对孝道很重视。三国时期魏武帝曹操,对儿子要求严格,尤其重视儿子的慈孝。他曾发表《诸儿令》,说“今寿春、汉中、长安,先欲使一儿各往督领之,欲择慈孝不违吾令,亦未知用谁也。儿虽小时见爱,而长大能善,必用之。吾非有二言也,不但不私臣吏,儿子亦不欲有所私。 ”
清朝入关以后的第二任皇帝康熙对家教一贯重视,后来雍正特将其父在世时对诸皇子的训诫编为《庭训格言》。全书共246条,包括读书、修身、为政、待人、敬老、尽孝等内容。该书有言,“凡人尽孝道,欲得父母之欢心者,不在衣食之奉养也。惟持善心,行合道理,以慰父母而得其欢心,其可谓真孝者矣。 ”该书又提出,“《孝经》一书,曲尽人子事亲之道,为万世人伦之极,诚所谓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推原孔子所以作经之意,盖深望夫后之儒者身体力行,以助宣教化而敦厚风俗。其旨甚远,其功甚宏,学者自当留心诵习,服膺弗失可也。”通过《庭训格言》可以看出,康熙认为“真孝”和行孝道不能停留在书本经义上,而是要“身体力行”、“服膺弗失”。这两点至今仍对孝道文化的传播和实践具有现实意义。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由于是非汉族统治中国,再加之有文字狱等统治手段,在历史的评价上,存在一些非议。但如果用历史的、理性的眼光来看,这三位皇帝并不比历史上任何一个皇帝差,他们开创并形成的康雍乾盛世对中国社会的促进和发展也是不可否认的。其中,康熙、雍正等对皇族家训的重视、对子女行孝尽孝的严格教育和要求所起到的作用都是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的。
在古代的名臣将相中,有两个家庭的家训和孝行是很出名且足以垂范后世的。一个是西汉的司马谈、司马迁父子,另一个是东汉末年的王祥、王览兄弟。
司马迁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的作者。他在西汉武帝时任太史令,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一个男子,身受腐刑,这是难以忍受的奇耻大辱。因此,司马迁几次想到去死。但他最终还是含垢忍辱地活了下来。为什么?据《汉书·司马迁传》记载,司马迁认为自己之“所以隐忍苟活,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这里所说的司马迁的“私心”,正是他遗憾于自己一个最大的心愿尚未完成,那就是父亲司马谈留给他的遗训——必须完成《太史公书》。
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司马迁记录了他在父亲病榻前接受遗训的过程,“太史公(司马谈)执迁(司马迁)手而泣曰:‘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夫天下称诵周公,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宣周邵之风,达太王王季之思虑,爰及公刘,以尊后稷也。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 ’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司马谈在给儿子司马迁的遗训中,对孝道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即“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这一遗训,对司马迁的日后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
王祥和王览,是同父异母兄弟。王祥(公元185—269年),西晋琅琊(今山东临沂)人,字休徵。汉末,他隐居庐江(治所在今安徽舒城)20余年;后任温县令,累迁大司农、司空、太尉;至晋代魏,官至太保。就是这样一个大官,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大孝子。 “二十四孝”中的“卧冰求鲤”故事说的就是他。王览(公元206—278年),字玄通。《晋书·王祥传》称他“孝友恭恪,名亚于祥”。他对父母笃孝,对兄长恭敬,名声仅次于王祥。最难得的是,他自小就不忍心看到母亲虐待兄长,经常在母亲朱氏责骂加害兄长王祥时挺身而出护着兄长。王览出仕以后,先后任司徒西曹掾、清河太守、太中大夫。西晋武帝司马炎下诏表彰王览曰:“览少笃至行,服仁履义,贞素之操,长而弥固。 ”
王祥在孝道方面不仅自己身体力行,对子女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在他85岁高龄的时候,身染重病,乃“著遗令训子孙”道:“夫言行可覆,信之至也;推美引过,德之至也;扬名显亲,孝之至也;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悌之至也;临财莫过乎让。此五者,立身之本。”信、德、孝、悌、让,这就是中国古代家训中著名的“五德”。孝有大小之分,对父母能养能敬,是一种孝,但只是小孝;自身修行扬名,以彰显父母养育教诲之德,才是大孝。王祥家训中的“五德”,尤其“扬名显亲,德之至也”这一训令,显然是继承了汉代司马谈“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的思想,是中国古代孝道思想的又一次升华,对后世的孝道文化产生了极大影响。
至东晋南朝,琅琊王氏成为江南第一著名士族,涌现出很多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诸如东晋名相王导、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等。王氏家族诗书传家,人才辈出,世系绵长,和王祥兄弟以孝悌为本,又以信、德、孝、悌、让“五德”戒子是分不开的。
辩证看待中国孝道文化
辩证地看待和批判地继承历史文化传统固然是不应被忽略的必要步骤,但如果凡此种种讨论最后只是得出一个类似“国人议论未定,孝道仍在滑坡”这样的结论,就颇令人堪忧了孝道文化是中国家训文化的一大亮点,它对于子女的教育、成才,对于家庭成员互尊互爱、和睦,对于优良门风的确立、传承,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它在经典著作及其流转中有哪些体现呢?
比如,中国儒家经典之一的《孝经》。其作者经学者专家长期反复考证,基本确立为孔子的嫡孙孔?所撰。孔?虽然受教于曾参,但他的孝道思想的形成,不能说不受到祖父孔子、父亲孔鲤的直接耳提面命的教育与影响。
又如,隋唐五代是中国古代家训文化的成熟时期。其标志就是出现了由颜之推撰写的中国第一部专门的、成本的、完整的家训著作《颜氏家训》。它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到了宋元明清,家训文化进入繁荣时期,先后出现了北宋司马光的《家范》、南宋袁采的《袁氏世范》等。这些专门的、成本的家训,内容涉及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总体而言,孝道都在这些家训著作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颜之推在《颜氏家训·教子》中说:“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 《颜氏家训·勉学》中有言,“孝为百行之首,犹须学以修饰之,况余事乎!”司马光在《家范》中则说,“父慈而教,子孝而箴,兄爱而友,弟敬而顺,夫和而义,妻柔而正,姑(指婆婆)慈而从,妇听而婉,礼之善物也”。袁采在《袁氏世范·睦亲》中提出,“为人父者,能以他人之不肖子喻己子,为人子者,能以他人之不贤父喻己父,则父慈而子愈孝,子孝而父益慈,无偏胜之患矣”。又说,“人之孝行,根于诚笃,虽繁文末节不至,亦可以动天地、感鬼神”。
在以上这些关于“孝道”的论述中,有一点很值得重视,那就是,他们都认为孝道是父母和子女双方的事情,而不是做子女的单方面地行孝。中国 “孝道”大都强调了父子间双向的良性互动,盖因有此双向互动,父慈才能子孝,子孝而父益慈。这里面讲究父母对子女的严格要求,强调父母长辈在孝道文化中必须以身作则,按父母的角色规范在家庭生活中为子女树立榜样,如前文所引《颜氏家训》中的“父母威严而有慈”所示,这句话将“威严”与“有慈”并立。换言之,其所讲的父母对孩子的威严和慈爱从来不是对立的,而是互为一体的。这样的家训,这样的孝道文化,有着积极的意义,是值得提倡的。
无可否认,在中国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无论是在统治阶层还是在民间,都出现过提倡孝道过头、使孝道文化呈现出其消极一面的情况。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在一定时期对中国孝道文化进行批判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正如对孝道文化的倡导有时会过头一样,我们对孝道文化的几次猛烈批判也早已被历史证明是过头了。过头到现在我们要“挽狂澜于既倒”,重建孝道文化在今日几乎已成相当艰难之事。如今,在父母膝下尽孝几成渴盼而不可及之事,以至于“常回家看看”到了要入法的地步。而用法律来约束本应归于伦理道德范畴的孝道究竟是否合适,是值得讨论的。
《诗经·大雅·既醉》有言,“威仪孔时,君子有孝子。孝子不匮,永锡尔类”。这是一句将孝子和家族的幸福美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祝愿之辞。但这只是一句祝愿吗?历史已一次又一次证明,在中国,孝道文化是检验和测量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试金石,孝悌也是社会和谐、家庭和睦的基础。只要人类存在一天,家庭和社会对孝道文化的提倡就不该须臾离开。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至今我们还在要不要继承中华民族的孝道文化这个问题上争论不休;还在衡量中国古代的孝道文化里,究竟是积极因素多一点,还是消极因素多一点。辩证地看待和批判地继承历史文化传统固然是不应被忽略的必要步骤,但如果凡此种种讨论最后只是得出一个类似“国人议论未定,孝道仍在滑坡”这样的结论,就颇令人堪忧了。在提倡和践行孝道文化这个问题上,我们千万不要再出现反复和折腾了。“孝子不匮,永锡尔类”,若果真如此,实属中华民族之大幸也!
从中华民族孝道文化的式微以及当下社会上存在的各种家庭伦理困境,我们不能不看到,中国历史上的家训文化对家庭建设是有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的。中国家训文化的起源虽然很古老,但中国家训这一形式及其所能承载、体现的功能并没有过时,也不会过时。它对我们今天的家庭建设依然可以具有重要的引导和教育作用。与时俱进地介绍并继承中国家训文化及其优良传统,该是新时期家庭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传承良好家风演讲稿【篇五】
国有国法,家有家风,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名言,伴随着我们的成长。而风气则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基本。
在美国,有一个小男孩,虽然他很淘气,但是他很诚实。
就在一天,小男孩的父亲送给小男孩一把崭新的小斧子。他边拿着那个小斧子,边心里想:爸爸的大斧子能砍倒大树,那我的斧子也能砍倒了。说着,小男孩找到了一株刚成熟不久的小樱桃树。他走到小樱桃树面前,只听见“咔嚓”一声,小樱桃树被劈断了。他高兴地叫着,并把小樱桃树的枝叶都砍掉了,玩起了骑马的游戏。
不一会儿,爸爸回来了,他看见他的樱桃树的树干在地上扔着,感到十分伤心。便怒气冲冲地去问自己的儿子:“是不是你用我给你的斧子,把那株小樱桃树砍倒了。”小男孩见到父亲如此大的火气,心想:这回肯定得挨爸爸揍了,但是我知道他是个爱听别人讲实话的人。然后就对父亲说:“爸爸,对不起,那个小樱桃树是我砍倒的。”爸爸听完后,不但没有揍他的孩子,而是摸着孩子的头说:“没事,只要知错就改就是好孩子,以后可不能再乱砍树了。”
十几年后,那个小男孩以诚信赢得了美国总统的位置,他就是乔治·华盛顿。
一个诚实,让一个淘气的孩子成为了举世闻名的人物。我们虽然成不了名人,但是风气能使我们成为一个懂事的人。
记得在几年前的晚上,我和妈妈吃完饭后,我们在外面散步,正在我们说得正热火朝天时,我听见脚下有一种奇怪的声音,当我抬起脚看时。我才惊讶地发现,那原来是两张100元。当我正要拿起钱跑时,妈妈一把抓住了我,对我说了一句话:儿子,这不是我们的钱,我们不能把他拿回家,要是拿回家的话,那就是偷了。咱不能这样做。”听完妈妈这句话,我立刻停下了脚步,站在原地等待着失主来找。
时间过了5分钟,我忽然看见一个穿着羽绒服,脸上带着失落表情的男人正在向我们走来。这时他抬起了头,恰巧看到了我们,他走过来。沮丧的地问我和妈妈:“你们有没有见到两张100元的钞票,那是我这两天帮别人开车才好不容易赚来的钱。”说完,那个男人低下头来,忽然,他的脸色变好了起来,“啊!我的200块钱。”他看着我手里的两张钱激动地说,“啊,谢谢你,好孩子,要是别人,看见我的钱早就跑了。”
“快把钱给他吧。”妈妈说道
听到妈妈的话后,我立刻把钱给了那个男人。然后那个男人就一路小跑回了家。
在回家的路上,我心里很内疚,如果不是妈妈要教育我拾金不昧,我早就跑了。让那个人两天挣的钱全泡汤了。
通过这件事,我知道了家庭的风气能使我们更加茁壮成长,就像孟子说的一样:“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庭的教育,是我们前进道路中必不可少的东西。
延伸阅读
范文推荐: 传承家风家训主题演讲稿最新模板 (2120字)
传承家风家训主题演讲稿【篇一】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家风是一家的道德标准,如同粮食一般,是一个家庭不可缺少的。家风的树立、存在,对整个社会是有好的帮助的。例如:在公共汽车上给老弱病残孕的人让座;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垃圾等一些小事上不只是个人礼仪素质和道德水平的体现,还是一个人背后家风好坏的体现。在良好的家风影响下,我健康茁壮成长着,我身上已深深烙上了家风印迹。
我家的家风是“孝”,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父母一直告诫我:百善孝为先!
就在前不久,我的奶奶因为蛇盘疮疾病需要住院治疗,爸爸妈妈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照顾奶奶的责任。住院期间,妈妈每天要去医院照顾奶奶,帮奶奶擦脸,捶背,翻身。爸爸每天除了接送我上下学,还要精心地为奶奶准备各种有营养的饭菜,给奶奶送到医院,爸爸妈妈就这样一直照顾奶奶到出院。每天吃不好饭,睡不好觉,可他们却从来不说累。爸爸妈妈对奶奶的这份孝心也深深地感染着我,每天我自觉地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尽量不让他们为我的事情操心。这是我对他们唯一能尽的孝心。
我们在父母、亲人无微不至的关爱下,茁壮无忧地成长着,我们贪婪地享受着他们给予我们所有的爱,他们总那么无私的爱着我们,我们也就习惯的照单全收,我有时也会想:等有一天我长大了一定要给父母买很多东西,可是父亲教育我说:“孝顺不是体现在你能给我们买多少东西,孝顺父母可以是父母下班回到家后你能送上一杯热茶,父母累的时候你能说上一句安慰的话,父母晚上回到家你能端上一盆洗脚水,还有就是能看到你学习成绩进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你的孝顺。”妈妈也常说,孝敬无底线,就是说对大人尽孝道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终点,只有起点。
“百孝顺为先”,“孝敬无底线”,我要牢牢记住这几句话,把它作为我们的家风家训,从小做一个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人。我还要把这几句话告诉其他同学们,让他们和我一样,大家共同做新时期的优秀团员。让核心价值观在所有中国人的心中点燃,凝聚起向上向善的力量,成为人们一种价值追求。
传承家风家训主题演讲稿(篇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我是马怡乐,来自汉滨初中。刚才我给大家吟诵的是“诗圣”杜甫的《春夜喜雨》,杜甫的诗句大家一定是张口就来。但是我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却是一本关于杜甫及其后世子孙的书。
这本书名叫《岚皋杜氏家规》,这本书里记录了京兆堂杜氏一脉迁至岚皋后的十则家规。小时候,我是听着杜氏家规长大的。直到现在,我对其中的几则家规仍然记忆犹新:固本守业崇节俭,光大门楣报祖国;立志修身守孝悌,意欲治国先家齐;律己慎独洁身好,恬淡释然,境界高;孺子求学少年时,立身行道天下志;身为士子重读书,勿迷妻子恋仕途。
杜氏就是用这样的家规家训严格要求着后世子孙,因此他们的子孙倡忠义、淡名利、崇勤俭、重苦读;他们的子孙依托祖先精湛的医术,秉承耕读传家的理念,人丁兴旺,家业繁荣;他们的子孙恪守家训躬行不悖,名士济济,贤达辈出;他们的子孙,或扎根部队无私奉献,或从医从教造福一方。
好家规成就好子孙。岚皋的杜氏家族也因此被光荣的载入了史册。我为我的家乡有这样一本代代相传的家规而骄傲!我为我的家乡人而自豪。
岚皋这方神奇的土壤孕育了杜氏家规的优良传统,而杜氏家规又春风化雨般的影响着整个家乡人。
我家也有我家的家风。我的家族先后有16人从事教育工作,我的奶奶、父母、小姨、哥哥都是老师。家有书香人自贵,教师世家三代人。我家的家风,就是“师风”,是勤勉、是责任。
勤勉的父母亲就是我家家风的榜样。
我的母亲,是学生爱戴,家长放心,同事们交口称赞的好老师。她18岁就踏上了讲台。18岁正是爱美的年纪,而母亲却选择了书桌,她一边工作一边继续学习。清晨她在5点的闹钟声中醒来,午夜12点,她的房间里依然灯火通明。最终她通过勤奋自学取得了本科学历。她在教学方面更是下了很大功夫。她总是奔波在同事们的办公室里,埋头在厚厚的教育教学书籍里。备课稿不知道写了多少张,公开课不知道上了多少节,她的“省级教学能手”称号里也不知道浸透了多少汗水!
我的父亲当年还是一个普通的数学老师,他要给学校信息化教育的试行探路,就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整整三年。后来他成为学校的负责人,担负起更重要的责任。为了改善办学设备条件,他几乎把各机关单位的大门踏遍了。为了创办家乡人满意的学校,他带领师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他从没有停止过前进的步伐。
责任心更是我家家风的体现。
奶奶退休后仍被返聘回学校,因为家长的呼声太高。母亲所带的班级成绩也总是名列前茅。就在今年5月份,我父亲带领参赛学生,成功晋级陕西省中小学生机器人项目决赛,并一举拿下全省前三名。我们家族的16位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要把自己的子女教育成才,更要把千万个家庭的孩子培养成才,让他们走出闭塞的大山,走向广阔的世界。
父母的教育和熏陶,使我下定决心:认真学习,苦练本领,勤勉上进,用优异的成绩回报家乡和社会。
中华上下五千年,家风家训永流传。好家风承载了祖辈对后代的殷切期望,好家风体现着家庭的价值追求和文化内核,好家风更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
聚沙成塔、积水成渊。我们代代相传的优良家风就是我们的文化自信,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复兴的软实力!
让我们传承家风,传承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谨遵家训,争做自律自强的文明新人;恪守家规,让每一个生命个体都熠熠生辉!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传承家风家训主题演讲稿【篇三】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稳定则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古往今来,有无数思想家从社会稳定、社会发展的高度来探讨、研究家庭问题。历朝历代,都存在着大量社会问题,而其中有不少都是由家庭问题引发的。因此,重视家庭问题、研究家庭问题,事关整个社会的发展稳定。
促进家庭稳定和幸福的因素有许多。其中,家训就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家训是中国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是中国家庭教育的方法之一。关于家训的说法很多,有人做过统计和专述,有包括家范、家戒、家教、家规、家法在内不下70种说法,然而其中被使用得最为广泛的还是“家训”。
家训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家训文化,可分为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衰败期、蜕变期,但不管是在哪一个时期,家训都离不开对子女的教育
中国的家训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家训最早出现,是通过父母对子女的当面训诫来体现的。
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西周政权建立以后,遍封功臣,建立诸侯国。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受封于鲁国。由于周公旦要留在京城辅佐侄子周成王,不能就封,就让自己的儿子伯禽就封于鲁。伯禽临行之前,“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周公训子,就是父母对子女当面进行训教,这也是一段关于中国家训文化、最早又最可信的记载。
父母对子女面对面的训诫,用文雅的词来说,就是“庭训”。“庭训”典出《论语·季氏》,讲的是孔子当面训诫儿子孔鲤的故事。由此,“趋庭”、“鲤对”、“庭对”也成为中国家训文化的代名词。后来,中国的家训通过书信、训词和遗嘱等形式传递;再后来,家训又通过制定完整的家规、家约、家范来体现,形成了家庭内部所有成员的行为准则。
中国的家训文化从一开始就有着明确的指向。综合起来,它有这么几项基本功能——
一是训导教育子女成人成才。这是家训最基本的一个功能。前文说到周公戒子、孔子庭训,都体现了这一点。中国的家训文化,可分为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衰败期、蜕变期,但不管是在哪一个时期,家训都离不开对子女的教育。
二是实行家庭的自我控制。任何一个家庭都不是孤立的。它作为社会细胞、社会的基本单位,必须接受来自外在的社会控制。这种社会控制包括法律控制、行政控制、道德控制以及习俗控制。同时,为了维护家庭内部的稳定、调整和处理好家庭内部关系、将子女培养成人,使家庭得以承继和绵延,还必须要有家庭的内在控制及家庭的自我控制。这种自我控制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通过家训(包括家规、家约、家范等),以口头或书面的各种形式来体现,从而起到对子女、对全体家庭成员的教育、引导和约束作用。
三是确立良好的家风。家风是指一个家庭的传统风习,是人们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逐渐形成和世代言传下来的生活作风、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的总和。家风的形成,是家庭长辈和主要成员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诲的结果,而家训和家风有着密切的联系。隋朝初年的颜之推在《颜氏家训·治家篇》中说过这样一段话:“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父慈而子逆,兄友而弟傲,夫义而妇陵,则天之凶民,乃刑戮之所摄,非训导之所移也。 ”在这里,作者强调了家风引导和家庭中长者、尊者的表率作用的重要性。在近现代,江南钱姓家族人才辈出,若星汉灿烂。这和其先祖制定的《钱氏家训》并代代相传、恪守不移、形成良好的家风是分不开的。
从司马父子到王氏兄弟
孝有大小之分,对父母能养能敬,是一种孝,但只是小孝;自身修行扬名,以彰显父母养育教诲之德,才是大孝。这是中国古代孝道思想的升华,对后世的孝道文化产生了极大影响
中国古代家训内容广泛,包括伦理道德的要求、文化知识的教育、谋生技能的传授、为人处世的告诫等,几乎涉及个人、家庭、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对孩子的伦理道德教育被放在第一位。而孝道是人类最基本的道德,因此,关于孝道的教育,成为中国家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家训文化成果的重要体现。关于孝道,无论是思想家、帝王、官员以及民间的士绅读书人家庭,在他们的家训实践和家训著作中都有大量体现。
在古代帝王的家训中,对孝道很重视。三国时期魏武帝曹操,对儿子要求严格,尤其重视儿子的慈孝。他曾发表《诸儿令》,说“今寿春、汉中、长安,先欲使一儿各往督领之,欲择慈孝不违吾令,亦未知用谁也。儿虽小时见爱,而长大能善,必用之。吾非有二言也,不但不私臣吏,儿子亦不欲有所私。 ”
清朝入关以后的第二任皇帝康熙对家教一贯重视,后来雍正特将其父在世时对诸皇子的训诫编为《庭训格言》。全书共246条,包括读书、修身、为政、待人、敬老、尽孝等内容。该书有言,“凡人尽孝道,欲得父母之欢心者,不在衣食之奉养也。惟持善心,行合道理,以慰父母而得其欢心,其可谓真孝者矣。 ”该书又提出,“《孝经》一书,曲尽人子事亲之道,为万世人伦之极,诚所谓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推原孔子所以作经之意,盖深望夫后之儒者身体力行,以助宣教化而敦厚风俗。其旨甚远,其功甚宏,学者自当留心诵习,服膺弗失可也。”通过《庭训格言》可以看出,康熙认为“真孝”和行孝道不能停留在书本经义上,而是要“身体力行”、“服膺弗失”。这两点至今仍对孝道文化的传播和实践具有现实意义。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由于是非汉族统治中国,再加之有文字狱等统治手段,在历史的评价上,存在一些非议。但如果用历史的、理性的眼光来看,这三位皇帝并不比历史上任何一个皇帝差,他们开创并形成的康雍乾盛世对中国社会的促进和发展也是不可否认的。其中,康熙、雍正等对皇族家训的重视、对子女行孝尽孝的严格教育和要求所起到的作用都是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的。
在古代的名臣将相中,有两个家庭的家训和孝行是很出名且足以垂范后世的。一个是西汉的司马谈、司马迁父子,另一个是东汉末年的王祥、王览兄弟。
司马迁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的作者。他在西汉武帝时任太史令,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一个男子,身受腐刑,这是难以忍受的奇耻大辱。因此,司马迁几次想到去死。但他最终还是含垢忍辱地活了下来。为什么?据《汉书·司马迁传》记载,司马迁认为自己之“所以隐忍苟活,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这里所说的司马迁的“私心”,正是他遗憾于自己一个最大的心愿尚未完成,那就是父亲司马谈留给他的遗训——必须完成《太史公书》。
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司马迁记录了他在父亲病榻前接受遗训的过程,“太史公(司马谈)执迁(司马迁)手而泣曰:‘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夫天下称诵周公,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宣周邵之风,达太王王季之思虑,爰及公刘,以尊后稷也。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 ’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司马谈在给儿子司马迁的遗训中,对孝道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即“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这一遗训,对司马迁的日后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
王祥和王览,是同父异母兄弟。王祥(公元185—269年),西晋琅琊(今山东临沂)人,字休徵。汉末,他隐居庐江(治所在今安徽舒城)20余年;后任温县令,累迁大司农、司空、太尉;至晋代魏,官至太保。就是这样一个大官,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大孝子。 “二十四孝”中的“卧冰求鲤”故事说的就是他。王览(公元206—278年),字玄通。《晋书·王祥传》称他“孝友恭恪,名亚于祥”。他对父母笃孝,对兄长恭敬,名声仅次于王祥。最难得的是,他自小就不忍心看到母亲虐待兄长,经常在母亲朱氏责骂加害兄长王祥时挺身而出护着兄长。王览出仕以后,先后任司徒西曹掾、清河太守、太中大夫。西晋武帝司马炎下诏表彰王览曰:“览少笃至行,服仁履义,贞素之操,长而弥固。 ”
王祥在孝道方面不仅自己身体力行,对子女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在他85岁高龄的时候,身染重病,乃“著遗令训子孙”道:“夫言行可覆,信之至也;推美引过,德之至也;扬名显亲,孝之至也;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悌之至也;临财莫过乎让。此五者,立身之本。”信、德、孝、悌、让,这就是中国古代家训中著名的“五德”。孝有大小之分,对父母能养能敬,是一种孝,但只是小孝;自身修行扬名,以彰显父母养育教诲之德,才是大孝。王祥家训中的“五德”,尤其“扬名显亲,德之至也”这一训令,显然是继承了汉代司马谈“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的思想,是中国古代孝道思想的又一次升华,对后世的孝道文化产生了极大影响。
至东晋南朝,琅琊王氏成为江南第一著名士族,涌现出很多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诸如东晋名相王导、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等。王氏家族诗书传家,人才辈出,世系绵长,和王祥兄弟以孝悌为本,又以信、德、孝、悌、让“五德”戒子是分不开的。
辩证看待中国孝道文化
辩证地看待和批判地继承历史文化传统固然是不应被忽略的必要步骤,但如果凡此种种讨论最后只是得出一个类似“国人议论未定,孝道仍在滑坡”这样的结论,就颇令人堪忧了孝道文化是中国家训文化的一大亮点,它对于子女的教育、成才,对于家庭成员互尊互爱、和睦,对于优良门风的确立、传承,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它在经典著作及其流转中有哪些体现呢?
比如,中国儒家经典之一的《孝经》。其作者经学者专家长期反复考证,基本确立为孔子的嫡孙孔?所撰。孔?虽然受教于曾参,但他的孝道思想的形成,不能说不受到祖父孔子、父亲孔鲤的直接耳提面命的教育与影响。
又如,隋唐五代是中国古代家训文化的成熟时期。其标志就是出现了由颜之推撰写的中国第一部专门的、成本的、完整的家训著作《颜氏家训》。它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到了宋元明清,家训文化进入繁荣时期,先后出现了北宋司马光的《家范》、南宋袁采的《袁氏世范》等。这些专门的、成本的家训,内容涉及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总体而言,孝道都在这些家训著作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颜之推在《颜氏家训·教子》中说:“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 《颜氏家训·勉学》中有言,“孝为百行之首,犹须学以修饰之,况余事乎!”司马光在《家范》中则说,“父慈而教,子孝而箴,兄爱而友,弟敬而顺,夫和而义,妻柔而正,姑(指婆婆)慈而从,妇听而婉,礼之善物也”。袁采在《袁氏世范·睦亲》中提出,“为人父者,能以他人之不肖子喻己子,为人子者,能以他人之不贤父喻己父,则父慈而子愈孝,子孝而父益慈,无偏胜之患矣”。又说,“人之孝行,根于诚笃,虽繁文末节不至,亦可以动天地、感鬼神”。
在以上这些关于“孝道”的论述中,有一点很值得重视,那就是,他们都认为孝道是父母和子女双方的事情,而不是做子女的单方面地行孝。中国 “孝道”大都强调了父子间双向的良性互动,盖因有此双向互动,父慈才能子孝,子孝而父益慈。这里面讲究父母对子女的严格要求,强调父母长辈在孝道文化中必须以身作则,按父母的角色规范在家庭生活中为子女树立榜样,如前文所引《颜氏家训》中的“父母威严而有慈”所示,这句话将“威严”与“有慈”并立。换言之,其所讲的父母对孩子的威严和慈爱从来不是对立的,而是互为一体的。这样的家训,这样的孝道文化,有着积极的意义,是值得提倡的。
无可否认,在中国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无论是在统治阶层还是在民间,都出现过提倡孝道过头、使孝道文化呈现出其消极一面的情况。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在一定时期对中国孝道文化进行批判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正如对孝道文化的倡导有时会过头一样,我们对孝道文化的几次猛烈批判也早已被历史证明是过头了。过头到现在我们要“挽狂澜于既倒”,重建孝道文化在今日几乎已成相当艰难之事。如今,在父母膝下尽孝几成渴盼而不可及之事,以至于“常回家看看”到了要入法的地步。而用法律来约束本应归于伦理道德范畴的孝道究竟是否合适,是值得讨论的。
《诗经·大雅·既醉》有言,“威仪孔时,君子有孝子。孝子不匮,永锡尔类”。这是一句将孝子和家族的幸福美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祝愿之辞。但这只是一句祝愿吗?历史已一次又一次证明,在中国,孝道文化是检验和测量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试金石,孝悌也是社会和谐、家庭和睦的基础。只要人类存在一天,家庭和社会对孝道文化的提倡就不该须臾离开。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至今我们还在要不要继承中华民族的孝道文化这个问题上争论不休;还在衡量中国古代的孝道文化里,究竟是积极因素多一点,还是消极因素多一点。辩证地看待和批判地继承历史文化传统固然是不应被忽略的必要步骤,但如果凡此种种讨论最后只是得出一个类似“国人议论未定,孝道仍在滑坡”这样的结论,就颇令人堪忧了。在提倡和践行孝道文化这个问题上,我们千万不要再出现反复和折腾了。“孝子不匮,永锡尔类”,若果真如此,实属中华民族之大幸也!
从中华民族孝道文化的式微以及当下社会上存在的各种家庭伦理困境,我们不能不看到,中国历史上的家训文化对家庭建设是有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的。中国家训文化的起源虽然很古老,但中国家训这一形式及其所能承载、体现的功能并没有过时,也不会过时。它对我们今天的家庭建设依然可以具有重要的引导和教育作用。与时俱进地介绍并继承中国家训文化及其优良传统,该是新时期家庭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范文参考:护理演讲稿范文(220字)
护理演讲稿(篇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午好!
我来自神经外一科。今天能站在这里倾诉自己的职业情怀,我感到非常荣幸。我演讲的题目是:心系病人、热情服务
众所周知,护理工作维系着人们的健康生存,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我们理应以“救死扶伤、服务病人”为宗旨,以病人为中心,把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凭着“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坚韧信念,像春风,拂去人们的疾苦;用热血,温暖寒冷的心腹;用爱的丝线,缝合病人身心的创伤……尤其是在快速发展的今天,护理已是医药卫生科学领域中一门独立的学科。已从护“病”转变到护“人”,需要更好地了解和服务于人的防病治病。
卫生部的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开展以来,我院积极响应,成立了两批试点病房。我们神经外科也在优质服务理念的指引下,在试点病房的影响下,全科的护理姐妹们以护士长为核心,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从每一个细节着手,加强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坚持医学护理与人文关怀并重,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交流,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护理服务。从自身经历中,我真切的体会到我们的工作中的苦辣酸甜:打针、发药、铺床、输液,在苦中感受呵护生命的快乐;交班、接1
班、白天、黑夜,在累中体会自身价值的意义。在血染的伤口边,我们走过了炙热的青春年华;在白色的氛围中,我们用真情丈量着无数个夜晚的漫长。我们在亲人的期待里,把自己奉献给了一个个身患疾苦的病人。忘不了:我们放弃了万家团聚的日子奋斗在护理第一线。忘不了:我们舍弃了花前月下的浪漫去照顾病人。忘不了:我们不怕脏累,奋斗在拯救生命的第一线。忘不了:我们全无了生物钟的作息规律,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巡视病房。当看到昏迷病人奇迹般苏醒的时候,当看到重症病人站起来的时候,所有的这些,都化为了我们嘴角的笑容。
当患者一个个痛苦的来,又一个个健康的走,虽然我们每天留下的是一身疲惫,换来的却是他们的身心的安康。虽然辛苦,但再苦再累也不会改变我们服务的志向,因为我们有优秀楷模,有坚定的信念,有南丁格尔精神。
姐妹们,我们要感谢我们的职业,是她让我们知道如何平等、善良、真诚地对待每一个生命,
我们要感谢我们的职业,是她让我们理解了活着
就是一种美丽!
我们要感谢我们的职业,是她让我们懂得了如何
珍爱生命,明白了平凡就是幸福,奉献让我们更加美丽。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护理演讲稿【篇二】
无私,你的奉献不计,因为你的名字叫白衣天使,从踏入卫校的第一天起,我的人生字典里就融入了这个特殊的名词,对做一名真正的护士更多的是憧憬,是期待,当属于我的第一个护士节来临的时候,少了几分兴奋,几分浪漫,多了一份真实的体会,其实,也没什么,护士的生活本生就是这样,她们是实实在在的,容不下半点浪漫,她们并没有被光环围绕,围绕她们的是一个个被病魔缠身,痛苦呻吟的患者们,人生中,选择了护理职业就注定要为此牺牲一切,用爱的付出换取他人健康幸福,用爱的牺牲欢乐世间千万家人,南丁格尔的继承人始终是在用生命实践神圣的誓言,哦!护士,你的爱是那么的广博无私,世界所有生命都因你而永远健康,勃勃生机。
崇高的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然而仅有理想是不够的,因为理想只是人们在观念中对美好目标的一种向往,要使之成为现实,还要付诸于实际行动,从我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天起,优质护理这个新名词便常在我耳边响起,护士长对我说,注射室的工作不能满足于只会打针输液,要学会用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与每一位患者沟通,交流,尽量满足患者的需要,我们的目标是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我曾迷惘,也曾忐忑过,我好害怕,害怕岁月的煎熬让我流逝年轻美貌的面容,我害怕面对患者及患者家属不理解的眼神,我害怕何时一不小心就会铸成无可挽救的大错。
记得去年冬天有一次,一位80岁的老爷爷来我注射室输液体,家属送下老人便去工作了,由于液体冰凉,老人输到一半时冻的直哆嗦,看到这种情况,我立刻到老人身边问,爷爷,你哪里不舒服是不是很冷呐,老人说:“是有点冷啊。”我急忙说,那我把您扶到病房里您躺到床上去输吧,老人看了看我,似乎感受到了我的真诚,笑着说:“好啊,谢谢你啊,小姑娘”我拎起老人的输液瓶边笑着说:“不用谢的爷爷,应该的。”我扶着老人躺到床上,盖好被子,正准备去帮老人罐个热水瓶,老人说:“我没有家属陪,而且我的腿脚也不太方便,看你们那么忙,实在是不想给你们添麻烦,所以就想坐到大厅里输,液体完了也好叫你们换液体,没想到输到一半实在是冻的不行了,呵呵”听到这里,我万分感动,我在想,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这样微小的一个举动却可以温暖他们的心,让他们对我们如此的理解,我说:“爷爷,真的很感动,有您这样理解我们的病人,哪怕我们再忙也很高兴,也很乐意为您服务,您等着我去给您罐个热水瓶。”老人看着我忙碌的身影,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此时我也觉得我真象一位天使。
天使,是美的象征,我们渴望成为真的天使,不仅仅因为她的美丽,而是因为她能给人们带来美好幸福的生活,护士,这个平凡的职业,之所以被人们成为白衣天使,不仅因
为她们身着美丽的白衣,还因为她们凭着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坚韧信念,像春风拂去人们的疾苦,用热血,温暖寒冷的心腹,用爱的丝线,缝合病人身心的创伤。我不是天使和守护神,我是一名护士,我是南丁格尔的学徒,在拯救患者和伤员的这个大家庭里不断的实现着我的理想。
护理演讲稿(篇三)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好!我是儿童班的一名护理员,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用爱谱写生命的篇章》。
我来这里工作已经5个多月了,说实话,刚来这里应聘时,我心里也有所准备,知道护理员工作又脏又累。可是五个多月的实践告诉我:在这里,不仅要承受工作上的辛苦劳累,更要承受精神上的压力和心中的委屈!其艰难和辛苦还是超出了我的预想,以至于有几次,我简直都不想再干下去了。但是每当我想起那一双双饱经沧桑的眼里因为我的精心护理而充满感激和满足时,那一张张天真烂漫的小脸因为我的耐心照料而绽放出鲜花般笑容时,一种自豪、荣耀和责任便油然而生。那一双双眼睛、那一张张笑脸分明是在告诉我,他们需要我,他们不能没有我!于是,我没有放弃,我,留下来了!
有人说,现在的年轻人生活条件好,没吃过多少苦,个性强,耐性差,让他们去伺候老人小孩,能不能胜任可不好说。但在我院,十多位年轻的护理员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做出了响亮的回答:我们,能行!不是吗?请看:每天清晨,当阳光升起的时候,我们便忙活开了,那青春靓丽的身姿便穿梭在每位老人的房间,为他们送去热水,扶他们起床,帮他们扫地、叠被、洗衣,陪他们吃饭、说笑------这些工作看起来都是平凡小事,但如果没有爱、没有热情、没有耐心、细心,是绝对做不好的。不知有多少次,患有老年痴呆、下肢瘫痪的丁祖英老人解大便总是弄得身上、床上、地上到处都是,整个房间臭气熏天。但是,我们不嫌脏、不怕臭,毫不犹豫的帮她清洗身体,换上干净衣物,把房间收拾干净,再把脏衣脏被拿去清洗。如今丁奶奶在我们的精心照料下,痴呆症状已经明显好转。我院儿童部有34名孤残儿童,他们一生下来就被父母遗弃,还患有严重疾病,他们没有享受过父母的爱,更没得到过和他们有血缘关系的亲人的关爱。但在我院他们却得到了五位“妈妈”的精心呵护。孙宝史是个脑瘫、全身软骨头的孩子,刚来院时,卧床不起,大小便都在床上。我们对他特别关爱,经常帮他翻身,换洗被单、衣服,空余时间还教他说话。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坚持给孩子们做康复训练,每次已一见到我们走到他床边就咯咯地笑,在我们的坚持下,宝史的症状有很大程度的减轻,由最初的长期卧床到现在可以独立坐住,看着孩子的点点进步,我们心中充满了喜悦。
由于特殊的工作性质,我们护理员一年到头没有一个节假日,就连大年三十、中秋节都要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陪护在院里的老人和孩子们的身边。可以说,我们把亲情、爱心都献给了院里的老人和孩子们。为了他们,我们吃再多的苦、受再大的委屈也心甘情愿、无怨无悔。我相信,我们辛勤的工作,一定能使院里老人和孩子们幸福、快乐,一定能赢得领导、老人家属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为了这些老人和孩子,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如既往,奉献爱心,用我们的青春和热血,用我们的爱和真情,谱写尊老爱幼的绚丽篇章。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
护理演讲稿(篇四)
各位领导、护理姐妹们:
下午好!
我叫董君,现就职于妇科。今天能够在这儿竞聘护士责任组长一职,首先要感谢领导为我们搭建了这样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
从1991年参加工作至今,在近20年的护理工作中,培养了我较强的临床技能、高度的责任心和敏锐的观察、分析、应变能力,在配合医生对急、危重病人的抢救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实践经验,特别是在妇产科参与了危重病人的抢救与护理。同时在这20年中,完成了护理本科的学习。
如果这次竞聘成功,我将履行责任组长职责,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严格要求、做好以下几点:
(一)组织本组责任护士落实病人的各项护理措施,包括给药、观察、基础护理、专科
护理、康复、饮食、健康指导等方方面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认真落实方便病人的具体措施,全方位地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
(二)积极配合护士长,做好病区管理工作,处理相关事宜。
(三)认真做好计划、实施、检查、指导工作,特别是对低年资护士做好传、帮、带,促进她们的成长,提高整个护理团队的服务水平,高质量的完成护理工作。
(四)积极参与主任、医生查房,第一时间了解病人病情动态情况,了解治疗方案,与患者做好沟通,保证医疗、护理的质量。
(五)积极参加各种护理培训,以掌握最新技术发展动态,提高自身素质。
最后,衷心希望大家给我一份支持、一份鼓励,无论竞聘是否成功,我都会以平常心对待,用丰富的工作经验,过硬的技能服务好每一位患者!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