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道祖师读后感(篇一)
去年连载时追了几个月,后来因为学业搁置了。这回寒假终于补完了^ ^虽然有点晚但也不是太晚吧……毕竟还在晋江第一上挂着。来瞎写个不负责的读后感。
看了短评……打三四星的应该是不合胃口吧,但一二星就不能接受了。
吐槽的点,不能认同的是剧情老套!剧情哪里老套了……?专门有人鸡蛋里挑骨头是真的。
剧情绝对新颖啊,夷陵老祖归来,没有代替莫玄羽活着,而是披了莫玄羽的皮,继续作为魏无羡活着。
用一只断了的左手作为悬念,推动整本书。大boss我反正是打死都没想到……
忘羡线不能更甜。:(但义城篇和三尊的故事全是玻璃碴。
说真的,要吐槽可能就是这个回忆杀的写法了。
回忆杀有点长,看完回忆杀总是忘记主线到哪里了。
每个角色都塑造得很有特点。浪到没边的男主wifi,暴躁傲娇的澄妹,小天使温宁,小流氓辣鸡洋,明月清风晓星尘,傲雪凌霜宋子琛……就是我们的攻,蓝二,我觉得着墨淡了,虽然也给我留下了一个“面瘫冷淡默默守护付出”的印象,但总归感觉缺了什么。
另外,就是在小说里作为配角的女性角色,也是塑造得非常好。温柔的阿姐江厌离,机敏善良的小姑娘阿箐,还有温情、绵绵、虞紫鸢……每一个都很出彩,熠熠生辉。
综上,《魔道》也许不是人见人爱,但绝对是本好书。
魔道祖师读后感(篇二)
薛洋守城八年,阿箐护城八年,宋岗为人鱼肉八年,霜华沾无辜人之血八年,道长尸居僻地名声毁损八年。
晓薛箐共处八年,双道长就各自心怀愧疚几年,宋岗就踏遍山河苦苦寻觅几年。问谁不可怜?
自然是,没人敢笑道长不自量,明月华霜何时都照得世人双眸明亮,明月清风的晓星尘和棱角分明霜雪般的宋子琛不同,晓星尘他一直都是那样温柔而和熙,似天上明月,似岭间清风,轻柔而温和...…
阿箐、薛洋、晓星尘,三个人都是让人能得心疼又心爱的人,薛洋童年时也是个傻傻的孩子,没人教导他应如何处理恩怨,手指被踩得粉碎十指连心,读书笔记还能期待他接着傻傻地受人欺负吗?他杀的人屠的家都是与他有过丝丝恩怨的人,尽管这样,面对救了他,每天又给他带糖的晓星尘,他最后也对晓星尘动情了。
薛洋守着晓星尘的破魂八年,最终把自己活成他的模样。
只是可惜了一个薛洋,儿时此羡羡少了个江厌离,之后又比羡羡少个忘机,其实他曾经也是个天真无邪的少年,只是世界欠了他一份温柔啊。
《魔道祖师》是我有得很形象化的一部小说,是继桐华的山海经系列的之后我非常希望看到实像的一个故事。
魔道祖师读后感(篇三)
今年暑假,我看了一本名叫《魔道祖师》的网络小说,虽然是本网络小说,可其中也蕴含了许多到理。
主角叫魏婴,字无羡,为人洒脱,不拘小节。他有句做人的名言:是非在己,毁誉由人,得失不论。大概意思是:是非掌握在自己手里,名誉掌握在别人手里,不要过多去在意得失。他本人确实这么做了,在书中,他面对世人的谴责,他不以为然。
魏无羡的兄弟江澄,字晚吟。云梦双杰之一,号三毒圣手。在魏无羡葬身乱葬岗之后十三年里,天天拿着魏无羡笛子、陈情来思念他。从此看出,当我们不了解一个人时,不要盲下定论。说不定某个霸道毒辣的人背后也有柔情的一面。
在魏无羡死的十三年里,有一位蓝家少年。蓝湛,字忘机。姑苏蓝氏二公子,苦苦苦等了魏无羡十三年。第一年,被抽了33鞭。第二年不能下床,在床上想着自己和魏婴昔日的场景。第三年忘机禁足被解除。因此忘机有必出一人来道乱葬岗。苦苦寻找,但并未找到魏无羡的尸体残骸。第四年,又走了一遍自己与魏无羡走过的路。第五年……第十年……第十三年……
问灵十三载,等一不归人。忘羡一曲远,曲终人不散。
魔道祖师读后感【篇四】
早就听说过这部著名的小说,漫画、广播剧我都见过,不过在那个闲得出奇的周六,我还是选择了小说,我愿意留给自己想象空间,喜欢看文字,就这样,我开始看了。
然后,就是周六看到了凌晨四点,周日上午醒来又开始看,一直看到晚上八点,我这个一目十行的人终于读完了这本小说。
怎么说这种感受呢,就是甜,太甜了。让我有一种强行被人塞了一嘴狗粮的感觉,我这个脸皮厚得像铜墙铁壁的人竟然也要捂住心脏,想大喊一声:爱情真美好!
所以主要先谈谈我对印象最深的两位男主的印象,蓝忘机在我心里是一个极尽温柔的人,只是他的温柔有限,只对最爱的人展现,要么不展现,要么就是淋漓尽致。他很阳光,这种阳光不是性格上的,而是他这个人在那里一站,就是很正很向上,他极为自律,但不是恪守成规,而是真心尊重才这样做。在面对所谓的正邪之分时,没有犹豫,没有徘徊,只有毫无怨言的信任和保护。刚开始我看到他对羡羡的表现,比如把他扣在怀里睡觉,那么纵容他时还在想,这是一个内敛的人吗?明明就是很有爱,很能表达情感的一个人啊。
慢慢看我才知道,这并不是初见,这是十三年的等待。这十三年间,他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在等呢,还是说他并没有在等,心已经绝望死寂了呢。在他看见并确定羡羡的时候,那又是一种怎样的欣喜和感动呢,最爱的人回来了,他还活着。光是想到这里,我都是热泪盈眶,满怀激动。所以在回忆和现实穿插中,我发现他变了,好像又没变,更爱表达了,毫不吝啬自己的付出,旁观者清,我早看出他的深爱了好嘛!
魏无羡在我心里是一个活泼的大男孩,他大大咧咧,却会心疼姑娘,为人付出不求回报,正直勇敢,而且真的很聪明,他狂妄,他自大,但是不武断,不滥杀,有情有义,看不惯别人的无耻,他会出头,他会为素不相识的人付出,这样的一个人,又经历了那么多事,依然能够保持自己的内心,有着柔软的一面,真的很难得。他的直率让我动容,最后表明真心的时候,每一个字都是那么真实,就是想要和你在一起,没有试探,没有伪装,就是要立刻扑向你。这一段我反复看了好几遍,真心甜啊~
他们两个的特点是那样的多,性格是那样的鲜活,让我感受到了两个活生生的'人在我面前,这也许就是看书的魅力吧!这和看剧看漫画都不太一样,是一种蜜汁想象力。很幸运地,我可以想象得到,感受得到。
两个人分开来看是一种感觉,两个人在一起又是另一种感觉。纵容,蓝忘机对魏无羡真的是充满了纵容,只是因为爱,因为不舍得,那么同样,羡羡也会为了他的含光君忍耐、收敛,彼此欣赏,彼此付出。我不愿再说那些太虐的情节,心会有点疼,所以我宁愿相信,经历这些苦,都是为了以后的甜。最后,以上都是个人言论,这只是我个人的浅薄想法而已!
魔道祖师读后感(篇五)
看到这个名字,也许许多人都会认为,主角是个十恶不赦的大魔头。可是,他只不过是一个俏皮少年而已啊。明明没有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却仍然人人喊打,背上“忘恩负义“的罪名……他,就是魏无羡。
还有一个男主,就是蓝忘机。姑苏蓝氏,名门正派,端方雅正。
故事大概内容:魏无羡父母在幼时双亡,被父母故人云梦江家宗主江枫眠收留,并在江氏修行。与江枫眠之子江澄是很好的兄弟,江厌离,江澄的姐姐,是他的师姐,温柔可人,对他们十分疼爱。后来魏无羡和江澄去姑苏听学,魏无羡结识了喜好清静的聂怀桑,却是把蓝忘机和讲学的蓝启仁得罪个透。姑苏四千家规,魏无羡犯了不少,喝酒,夜游,还有私自斗殴。不过私自斗殴并不怪他,是江厌离未婚夫金子轩对江厌离不满。魏无羡是宁愿自己受伤,也不许别人说自己师姐不好的。便与金子轩打了一架。后来与江澄被接回了江氏。
他们在江氏快乐修行,二人修为都很高,尤其是魏无羡。但这份快乐,被横行的温氏打乱了。但其中温宁,温情等并不坏,只是宗主和温晁,王灵娇坏。江氏几乎被灭门,只剩三个少年少女。江澄也失了金丹失了修为。魏无羡为他剖了金丹,修炼鬼道,变为夷陵老祖,杀了温晁,王灵娇,报了仇。后来仙门百家也屠了温氏,但温宁,温情也死了,温苑被蓝忘机带回蓝家,化名蓝思追。魏无羡将温宁复活炼为鬼将,温宁却失控杀了金子轩。那时金子轩已与江厌离相爱,生下一子——金凌。魏无羡十分愧疚。师姐却也为救他而死。从此,他背上了骂名。江澄变得恨他,他也很愧疚,最终万鬼反噬而死。其实万鬼是杀不了他的,他因愧疚而选择了死。
那时蓝忘机已对他动情,他死的13年,蓝忘机不停寻找他的魂魄。而那时,魏无羡自散魂魄,又哪能寻到呢?江澄其实也不好受,毕竟十几年的兄弟啊。后来莫家庄一个少年献舍,使他复活。他与蓝忘机携手调查莫家庄鬼手主人与杀其真凶。一步步调查,遇见金凌,也发现真凶是金氏宗主金光瑶,鬼手主人是聂怀桑哥哥。
金光瑶最后被聂怀桑算计而死。江澄和金凌也因诸多原因不再恨魏无羡和温宁了。魏无羡和蓝忘机互明对方心意,在一起了。前尘恩怨了,今朝为忘羡。
其实金光瑶并不是很坏,只因他是私生子,便被世人看轻贱。但是心太狠。我不仅喜欢忘羡,还喜欢江澄,金凌,蓝思追。江澄很傲娇,很可爱,奈何命运弄人,亲人只剩金凌。他不再如少年时了,真的很心疼他。金凌也傲娇可爱,有点大小姐,但也英勇俊朗。他也很令人心疼,明明应有最幸福的家,却……蓝思追则是温和少年,有修行天赋。www.juzitiandi.coM
《魔道祖师》里,许多人都很让人心疼。“姑苏双璧依旧,云梦再无双杰。只愿未来各安好,不再相见。”看到这两句话时,忍不住泪奔。里面死去的江枫眠,江澄之母虞紫鸢,江厌离,金子轩,温氏姐弟,我都希望,他们能回来,这样,也许江澄和魏无羡能如少年时一般,也会很圆满……
魔道祖师读后感【篇六】
魏无羡,第一次看完他前世的经历,我的感觉就是一个字,惨!父母双亡家族覆灭这种几乎所有人的标配设定没什么意思(除了聂家只挂了家主,我觉着这是因为聂家人修炼着修炼着就暴毙的缘故,人家不用温家动刀,属于修真界免减产品),他惨的点在于:一个人明明朝着正确的方向付出了最大的努力,结果到头来还是落得一败涂地的结局。这样的短暂人生真的是太悲惨了。
魏无羡有傲骨,有傲气,非常自信,但是不傲慢。他爱笑,热情开朗,幽默风趣,异想天开,对朋友很仗义,长的还丰神俊朗,吸引人的各种特点他都有,这是个充满正能量的人。
时势限制下,别人只敢嘴上说说、甚至于别人只敢心里编排的事情,他敢当面说、直接做。不过他这种行为又不是因为莽撞愚鲁,而是一种当仁不让的心态。魏无羡的很多行为都充满英雄色彩,像个孤胆英雄一样不计代价地做了很多事情。但这其实并不是什么“病”,他的不计代价,不是不带脑子的蛮干,而是自愿去承担一切代价。保护弱者,回报恩义,主持公道,不带偏见,自己付出努力,自己承担代价,不牵连别人,不推卸责任,他的道就是这样。
魏无羡让我觉得他很惨的一点就在于,很多时候,他别无选择。出身无法选择,所以偏见无法避免,家仆之子,在有血缘门第之见的大背景下,无形之中给他套了个被人歧视的debuff,更惨的一点在于,他被江枫眠优待,这debuff还有额外的疑似家主继承顺位加成……优秀也是一种负担,尤其在逆风局状态,直属上级嫉妒心强疑心重的情况下,这种负担就更重了。有心人跳出来把功高震主的帽子一扣,直属上级一手倒戈卖队友,再生猛的大佬也吃枣药丸,岳飞也怕十二道金牌呢不是?就算魏无羡一骑当千比岳飞还能打,奈何江家毁高达。
百凤山当众挑衅,多次与蓝忘机误会争执,误杀金子轩……魏无羡当然有苦衷,因为阴沟里的独木桥是他唯一的选择,经历几个月充满负能量的煎熬,心性巨变的代价是他不得不承担的。但是他什么都不能说,因为他不屑于推卸责任,甚至不愿意找任何理由来让自己心里稍微好受一点。一个字,惨。但是他从不卖惨,哼哼唧唧委屈一下很容易拉好感博同情,但是他不,因为他不是那种怨天尤人的人。
关于他搞出的一个大新闻,血洗不夜天。三千人死的惨不惨?惨啊,人间地狱啊,但是这三千人是抱着杀人的心思对魏无羡的,先动手的也是他们,开打之后发现打不过又不想死,你们是围剿还是串门?
魏无羡当然是有错的,错在哪里呢?错在放任自己杀戮。三千人怀揣恶意地想围杀他一个,他还手不为过,反杀也不为过,换到某点小说的套路他该彻底黑化,以杀戮证道然后……言归正传,我认为魏无羡的错误,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他不是一个杀人狂,他不是以夺人性命为乐的人,他一直以来做出的努力其实都是为了保护别人,但是目睹了江厌离的死亡,他情绪失控了,阴虎符一出,放任了自己的屠杀行为,违背了自己一贯的坚持,错在失控。想必清醒之后,他的心态与得知自己手上沾染了无辜群众鲜血的晓星尘差不多痛苦。
魏无羡终究还是那个魏无羡,回神之后他选择毁掉阴虎符,就算它是最强力的自保手段,他也不惜代价地毁掉了它。随着旧友大义灭亲带队围剿,魏无羡的短暂前世也走向沉寂,冒着生命危险救过他的恩人已被挫骨扬灰,他付出一切去庇护的老弱妇孺沉尸血池,他走在自己的正道上,走得尸骨无存。真惨,惨不忍睹。
不过被献舍的魏无羡还是魏无羡,还是那个说“是非在己,毁誉由人,得失不论”的魏无羡,坦坦荡荡走在一往无前的正道上,有了蓝忘机陪着,前途一片光明。
魏无羡和蓝忘机这两个主角,真的是天作之合。关于他们有多天生一对,也不用我来总结,几乎全书到处都有写到,书评区大佬也早就各显神通。我就随口说个角度清奇的:养尊处优的修士大部分依赖灵力,已知存在乱魄抄这种封内神技,那么,魏无羡召唤小弟来一手群体封内,试问全修真界谁敢吃蓝忘机一拳?我个人最喜欢乱葬岗上魏无羡在衣服上画符,蓝忘机陪他引走群尸那一段。不缠绵不矫情,就那舍命相陪的一段,很感人,很豪迈,让我不禁感叹,道侣真的就该这样,生死不离慷慨同行。
扩展阅读
实用精选: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60字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对于各类范文的需求不断增多,一篇好的范文能够提供好的参考,你是否在寻找一些可参考的范文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实用精选: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60字》,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篇一)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今年暑假我沉浸在书的海洋里,读了许多本书。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西游记》、《老人与海》……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我被书中鲁滨逊那种顽强乐观、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所震撼。
《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作家笛福,整本书讲述了鲁滨逊航海冒险流落荒岛的故事。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惊险刺激,我被书中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鲁滨逊乘船去南美洲的途中遇上了大风,船只翻了,同伴们都死了,只有鲁滨逊被海浪冲到一个荒无人烟的海岛上,侥幸活了下来。看到这里我紧张的心稍稍松了口气。面对着恶劣的环境,鲁滨逊又该如何生存?我又为他捏了一把汗。鲁滨逊凭借着坚强的毅力和勇气,依靠自己的智慧,开荒种地、砍树建房、圈养山羊、解救驯化了野人“星期五”时,我为他欢呼。他在荒芜的小岛上整整生活了二十八年,我为他的顽强意志点赞。
二十八年,多么漫长的岁月,多么漫长的等待……想想如果我们流落荒岛会怎么办?估计早就绝望、害怕了。也可能会饿死、冻死、甚至被野兽吃掉。我们从小就生活在无忧无虑的家庭里,父母什么事情都为我们做好,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缺乏基本的生活经验,更缺乏不畏艰难的意志和顽强拼搏的勇气。读完《鲁滨逊漂流记》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想想我们平时遇到一点挫折就会放弃,有的同学甚至还会有轻生的念头,近些年跳楼的人越来越多,想想我们是多么的不堪、多么的脆弱啊!想想鲁滨逊荒岛求生的二十八年是何其艰难,我们应当向鲁滨逊学习,遇到困难不放弃,勇敢地克服困难,乐观地面对人生的道路,还要用善良和友好的心对待身边的每一位朋友。
“人生就是一艘小船,有时候顺风顺水,有时却需要逆水而行。会经受数不尽的风风雨雨,也会享受数不尽的万里晴空。”鲁滨逊谢谢您!让我以你为榜样,活出更精彩的人生!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篇二】
回想起来这已经是我第N次读这本书——《鲁滨逊漂流记》,每次翻开这本书,我又深深地沉浸在其中了。
《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历险小说,第一次我只读了几句就深深地迷上了这本书,爱不释手。这本书讲了鲁滨逊在航海的路途中,船撞上了礁石,船上的水手们全死了,只有鲁滨逊活了下来。海浪将他吹到了一座荒无人烟的小岛上,于是他就开始了他的岛上生活。
他先是去还浮在海面上的船里搬东西,然后找到了一块可以防御野兽的地方将房子建好,房子很简陋,鲁滨逊在岛上定居下来,但他发现自己的食物越来越少,每天就拿着枪去捕猎,过了许久,他开始圈养山羊,反复种植。
可是好景不长,鲁滨逊忽然在沙滩上发现了人的脚印,他很害怕,猜想着野人一定就在附近,他怀着惊惶的心情又过了几年,他做的梦成真了。他救了一个野人,他给救下的野人取名“星期五”。
有一天,鲁滨逊被“星期五”叫醒,原来有一艘英国轮船停在了附近。他发现船上发生了叛乱,水手们绑架了船长,鲁滨逊和“星期五”帮助了船长,船长答应带他们回英国去。
《鲁滨逊漂流记》读起来充满惊险又妙趣横生,看着主人公一次又一次地克服岛上的种种困难,我由衷地感到钦佩。这本书不仅教给了我许多野外生存知识,更让我懂得遇事要勇敢,方法总比困难多,心存希望才能看到胜利的曙光。每当我在生活学习中遇到困难,案头的这本《鲁滨逊漂流记》总是常读常新,激励着我不要放弃,勇敢挑战!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篇三】
轻言放弃是一种念想,坚忍顽强是一种精神,唯有选择后者,才能走得更远。
——题记
《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的作者是丹尼尔·笛福,他虚构的人物鲁滨逊以百折不挠的毅力和辛勤的劳动,不仅生存下来,而且改变了生活环境,开垦出种植园和牧场,盖起住所。24年后,鲁滨逊救下一个野人,取名“星期五”作为自己的仆人。他帮英国船长平定水手的叛乱,夺回船只,返回英国。
合上书本,我的思绪久久不能平定,是什么让鲁滨逊将他的荒岛改变得欣欣向荣?是什么让鲁滨逊生病时仍清醒地用药酒治病?是什么让鲁滨逊在危急时刻沉着地救下船长?对,是他坚忍顽强、永不言败的精神。
鲁滨逊在逆境中仍努力建设家园,古人又何尝不是这样?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汉朝的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为李陵辩护,入狱遭受了酷刑,他本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可他想起了未完成的《史记》,竟顽强地挺了过来,他以惊人的意志熬过了6年的囚徒生活后,终于完成了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巨著——《史记》。
现代英国首相丘吉尔参加过一个叫“成功秘密”的讲座。他说:“我成功的秘诀有三个,第一个是决不放弃,第二个是决不、决不放弃,第三个是决不、决不、决不放弃。”台下掌声雷动。丘吉尔一句话道出了成功的真谛——永不言败。
我从小练习书法,有时一个字练了几十遍都无法得到老师的认可,每每此时,我总想放弃,可脑海中却总浮现出鲁滨逊木筏被打翻后那奋力游回岸边的一咬牙;被野兽逼上树时那坚定的眼神……鲁滨逊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都坚持了下来,我这点困难又算得了什么?每每此时,我会定下心来,一遍遍地看帖,揣摩思考每一个笔画,临帖练习,直到写满意为止。就这样,鲁滨逊那坚忍顽强,永不言败的精神伴我一路走来,在大小比赛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如果我们像鲁滨逊一样,坚忍顽强,永不言败,做事不畏艰难,又有何事不会成功呢?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篇四】
最近,我读了一篇叫《鲁滨孙漂流记》的长篇小说。故事中的主人公鲁滨孙不畏艰险、正视现实、乐观向上、顽强生存的精神令我深深的折服,且颇有感悟。
有一个好冒险的人名叫鲁滨孙。他在一次航海冒险中遇上了大风,船翻了,只有他孤身一人存活了下来,漂流到了一座荒无人烟的小岛上。他并没有紧张,战胜了重重困难,在孤岛上生活了二十八年。天赐良机,鲁滨孙终于获救,回到了英国。
鲁滨孙的形象在我的脑海里日益高大起来,因为我觉得,自己的性格和胆量实在与他相差太多了。
我清楚地记得,那是星期四的晚上,爸爸出去工作,妈妈出去洗头,把我一个人留在家里。电视看的正起劲时,门外突然传来了一阵“咚咚”声,我心想:一定是妈妈回来了,急忙跑去开门。透过猫眼一看,竟然是一个高大、凶神恶煞的中年男子,还打扮成一副小偷的样子。我慌了,马上把门锁了,用吃奶的速度跑到床铺上,把棉被盖在身上。我被吓出了一身冷汗,连动都不敢动。
记忆最犹新的还是那次爬上。暑假,我与爸爸去爬黄山。刚到半山腰,就累的上气不接下气,最后还是让爸爸背上去的呢!
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我们都应该像鲁滨孙那样对生活充满希望,追求自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完成梦想。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篇五)
假期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鲁滨逊漂流记》,这是一本非常棒的书,我很喜欢,也让我从书中学到了很多道理。
书中讲述鲁滨逊一家想去一个神秘的小岛,他们想打造一艘船,这样就可以坐着船在海上漂流,然后到达小岛。途中他们遇到了地震,在海上差点儿被海水冲到岸边,当时他们还在想:“会不会有风暴来阻挡我们?”没想到,风暴真的来了。
重重困难没有把他们难倒,他们依旧勇敢的面对一切,最终鲁滨逊一家通过不断的努力从英国,经过了西班牙,葡萄牙,终于漂洋过海的来到了神秘的小岛,他们非常开心。
读了这本书,我学会了勇敢,无论遇到多么大的困难,都不能逃避,要勇敢面对,运用自己的勇气与智慧努力结论困难。就像学校中如果遇到了困难也不能逃避,要勇敢的面对它,解决它。这真是本好书。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篇六)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晚年创作的一部作品。
这部作品主要讲了鲁滨逊流落到一个荒岛上的故事,在恶劣的条件下,他在岛上建立了自己的家园,蓄养打猎时捉来的猎;鲁滨逊还救下一个野人,并给他取名“星期五”,鲁滨逊教“星期五"如何种植庄稼、说英语等。最后鲁滨逊回到了他的家乡。
作者塑造的鲁滨逊是一个理想化的英雄,他勇敢、坚强、智慧。我也不禁对作者独特的写作手法和丰富的想象力大为赞叹,也对,鲁滨逊在艰难困苦中表现出的刚毅、坚强不屈的品格钦佩至极。
在学习中,我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但这点困难与鲁滨逊独自生活在荒岛上的艰难险惧起来是微不足道的。鲁滨逊能用双手创造奇迹,我为什么不能战胜困难呢?我一定要坚强,勇敢以积极上向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实用精选:会飞的教室读后感范文480字
会飞的教室读后感(篇一)
最近,我读了一本新书,书名叫《会飞的教室》。
《会飞的教室》是德国作家艾利克·卡斯特纳的一本著作。我非常喜欢这本书,我已经阅读两遍了。里面的人物都非常有自己的个性,如:胆小怕事的邬理,多愁善感的姚尼,聪明优秀的戴马亭,“大胃王”马提斯,爱发表议论的塞巴修和葛洛迪,还有充满正义感的培克老师,特别的禁烟老师。其实禁烟老师并不是学校的老师,但是戴马亭他们遇到问题就找他,而且禁烟老师也帮他们解决了许多问题,所以就称他为“老师”。
《会飞的教室》讲述的是孩子们在圣诞晚会上自编自导自演的一场戏。我最喜欢的一个情节就是:正在戴马亭他们正在排练《会飞的教室》的时候,符德麟气喘吁吁的跑了进来,原来,是葛洛迪被职业学校抓走了,而他带回去给他爸爸批改的听写簿也被抢走了。他们并没有慌张,而是冷静的去找禁烟老师帮忙。最后,他们用禁烟老师教他们的解决方法与他们自己的与理服人成功的救出葛洛迪和被烧成灰的听写簿。我非常崇拜他们没有用拳头去解决问题和去请教老师。
我非常喜欢书中的戴马亭。因为他勤学好奋,成绩一向名列前茅、总是孜孜不倦的学习和做事持之以恒。我也要向他学习持之以恒的精神,比如:前段时间,我在背《古诗70首》,可是我背了几天就不背了。这时,妈妈便批评我说:“你不是说要学习戴马亭的精神吗?怎么就不背了?”我惭愧的地下了头。
读完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同学与同学之间的友谊是不可衡量的,偶尔有些误会是正常的,关键是要多宽容与多理解。珍惜友谊。
会飞的教室读后感【篇二】
这几天,我读了一本好书《会飞的教室》,大家看到这个题目,一定会很惊讶吧!鸟会飞,飞机会飞……教室是学习的地方,教室真的会飞吗?呵呵,其实教室是不会飞的,它只不过是文章里小主人公的想象而已。
这是一本描写校园生活的故事书。这本书里的人物有家境贫困的戴马亭、多愁善感的姚尼、生性好斗的马提斯、胆小怕事的邬理……还有两位老师,一位是“禁烟”老师罗勃,另一位是正义老师培克。我最喜欢的篇章是戴马亭回家的章节,他因为家境贫苦,没有办法回家,因为这件事,他经常在学校里默默地流泪,不久,终于被正义老师培克发现了,培克老师用自己的年终奖学金,帮助戴马亭坐火车回家了。看到这里,我感动得都要哭了,想想我们的老师就跟培克老师一样,无微不至地呵护着我们,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没理由不好好学习,我们应该更加努力,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我们的老师,感恩我们的老师!
看了这本书,也让我懂得了同学之间,有困难就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只有那样,才会建立永久的友谊,我希望这样的友谊地久天长。
会飞的教室读后感(篇三)
我刚开始看,就感觉到了里面的人物是多么的的了不得多愁善感的姚尼、才华横溢的戴马亭,冷静持重的塞巴修,胆小怕事的邬理以及魁梧好斗的马提斯,都以其鲜明、奇特的抽象给我本身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会飞的教室》这本书是一本趣充、是一本满会飞的书,我本身在读的时候,我也感觉到了我本身便是里面的人物,我感觉到了我本身坐上了那个神奇的教室那伤仲永读后感200字 、那个会飞的教室、那个有趣的教室,在那里翱翔。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因为这本书讲的是有关我们童年的故事。这本书的词句都非常好看了这本书后我晓得了这世上亲情才是人与人之间最珍贵、最重要的感情。哪怕有再多的困难,为了见亲人也是不顾统统的。更哪怕有再多的金钱、财富,也永远比不上亲情。当然也少不了友情,因为好朋友会是你永远刚强的后盾!会飞的教室读后感
这本书的内容,可算是一部高度浓缩的校园风景录,它所表现的同学之情、师生之爱、朋友之谊。教室会飞,这并非现实,只是小主人公们的想像罢了。要是我们也展开想像的翅膀,相信就一定会飞到一个更为广阔的天下。
书的内容,可算是一部高度浓缩的校园风景录,它所表现的同学之情、师生之爱、朋友之谊,无不唤起我们对友情的追忆与珍惜。
这本书不但好看,而且写的都是有关我们学生的事情,主要写了《会飞的教室》是孩子们在圣诞晚会上自编、自演的一场戏。全书由排练展开,通过一系列生动、感人的情节,塑造了一群聪颖、活泼、灵活、可爱的少年抽象。此中,多愁善感的姚尼,才华横溢的戴马亭,冷静持重的塞巴修,胆小怕事的邬理以及魁梧好斗的马提斯,都以其鲜明、奇特的抽象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会飞的教室读后感【篇四】
这个暑假我读了许许多多的书,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反映主人公非常团结的《会飞的教室》这本书。书上写了一个班级的同学在排练圣诞剧《会飞的教室》时,有一名同学被抓走了,后来同学们一起同心协力,团结友爱克服许多困难终于救出了那位同学的故事。
班长戴马亭因为家境不好没有钱而不能在圣诞时回家,常常偷偷暗自流泪。恰好老师培克在知道戴马亭这个情况,他就慷慨地把自己的年终奖金全部给了戴马亭,让戴马亭高高兴兴地回家过圣诞节了。培克老师怀有一颗爱心,对同学的困难经常伸手援助之手,他被同学们称之为“圣诞天使”。
读完这本书后,我懂得了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同学有困难时就应该尽力互相帮助。同时我也感受到了老师对我们的关怀。在学校里,老师一直在背后鼓励我们,帮助我们,就像书中的培克老师一样。是啊,除了父母,最关心我们的人是谁呢?是老师和同学!只要大家团结在一起,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会飞的教室读后感【篇五】
会飞的教室是德国作家艾利克.卡斯特纳写的一部小说内容主要讲述同学们在校园生活中发生的一些感人的故事。
书中的故事深深的吸引着我,让我读的津津有味。圣诞节前夕同学们的听写簿被职校生抢走了,在禁烟老师的帮助下,大家顺利营救出了被绑架的同学葛洛迪。让我感到震撼的是 “惊人的举动”,胆小的邬理能从那么高的平台上跳下来以至于摔断自己的腿。表现出他要改变胆小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
书中最让我感动的故事是:佩克的母亲得了重病,佩克未得到老师的允许每天都偷偷溜出学校,到医院看望母亲,结果被关了禁闭,他的好朋友替他在禁闭室受罚让佩克到医院看望母亲。从那时起佩克老师和禁烟老师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姚尼和戴马亭知道两位老师就是失散多年的老友,在他俩的精心安排下,这对失散多年的老友终于相聚了。
圣诞夜联欢会上,会飞的教室取得了空前的成功,第二天,同学们陆续踏上了回家的旅程。佩克老师在冷寂的校园里发现了坐在角落里的戴马亭。在知道戴马亭因没钱不能回家后,他毅然拿出本来用作旅行的钱,交给戴马亭,让他回家和父母团聚。在圣诞歌声中,在戴马亭真诚的祝福声中,这个圣诞节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书中佩克老师对戴马亭说的一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你看,大雪压在树枝上,树枝却依然挺拔着。”是的 ,书中的主人公并非一帆风顺,就连品学兼优的戴马亭也经常受到打击,遭遇困难,他家境非常贫寒,可即使这样,他也能迎着困难依靠奖学金来维持生活, 邬理是一个个子小,胆子小,害羞的孩子。但他并不是“胆小鬼”。姚尼是个多愁善感的孩子,他具有写作才华会飞的教室就是他编写的。马提斯是个爱运动的孩子,表面大大咧咧内心却很细腻。塞巴修是个很喜欢逻辑思考和爱发议论的孩子。书中的每个人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会飞的教室让我爱不释手。 读完这本书,让我知道,同学们可能有的胆小懦弱,有的调皮捣蛋,有的贫穷,有的富有,老师们有的严厉,有的和蔼,但是不管怎样,只要大家之间有爱,有友谊,有信念,有无拘无束的自由的思想,就一定能飞到一个更加广阔,更加神奇的世界。
会飞的教室读后感【篇六】
暑假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会飞的教室。这是孩子们在圣诞节晚会上自编自演的一场戏,通过一系列生动感人的情节,塑造了一群聪明活泼天真可爱的少年形象。其中有多愁善感的姚尼,才华横溢的戴马亭,冷静持重的塞巴修,胆小怕事的邬理,以及魁梧好斗的马提斯,都以其鲜明、独特的形象给读者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读完了这本书,我懂得了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同学有困难就应该尽力帮助他人。
实用范文: 资治通鉴读后感(140字)
资治通鉴读后感【篇一】
相信每个选《资治通鉴》这门课的初衷是对于历史有强烈的`好奇心!历史的魅力不单单是因为它悠久,而主要在于它的智、理。《资治通鉴》,一本记载了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书,司马光花了十年的时间编写成功。宋神宗以“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我们并不能从区区的几堂课或是几段视频出看出它的真谛。我们从中需要学习的太多太多,只能慢慢的去“咀嚼”和“消化”。
这其中的每个故事都让我深有感触,行为过激的伍子胥鞭尸泄愤,一夜愁白头,最佩服的人物之一韩信,非常有名的战术家,“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胯下之辱”韩信一生英勇善战,善于带兵,雄才伟略,能屈能伸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西楚霸王项羽,破釜沉舟,,以应巨鹿之战,可见其勇猛决心,终一战成名,这是何等的精神和气魄,这值得我们学习。但他太过自负,优柔寡断,鸿门宴没能击杀刘邦,铸成大败,他的乌江自刎,令我惋惜,暗叹连连。
总之历史中有太多的东西,值得去深思,不单单只是看!应该学以致用,结合历史中的道理,深析兵家将者!用人之道,如何提升领导力,如何知人善任等等。
资治通鉴读后感(篇二)
今天我看了《资治通鉴》的楚霸王自刎乌江。它讲的是刘邦追击项羽来到固岭,商定与韩信、彭越汇合,可到日期了,韩信和彭越还没来,刘邦很着急,最后将韩信和彭越封王以后,两人立即支援,几面合攻项羽,项羽被打的措手不及,好容易逃到乌江边了,却迟迟不渡河,手拿短兵器与刘邦作战,砍了几百人,自刎而死,刘项两家的争夺也就以刘邦胜利而结束了。
可刘邦为什么会胜利呢?以前是项强刘弱,刘邦为什么会扭转战局呢?我觉得是因为他会听从别人的意见,善于招募人才,比如张良、萧何、韩信等都是他的部下,他还舍得拿钱,当时赏张良就是金百溢,珠二斗,而项羽呢,恰恰相反,他是妇人之道,他看见士兵受伤甚至会流眼泪,可将领有功他又迟迟不肯封赏,所以人们才会默默离开他,刘邦听取张良的意见,给韩信封为大将军,项羽却只是对待他像对待一个小兵一样,从不听他的意见。
刘邦年龄也很大,他取得王位的时候已经五十多岁了,足足比项羽大了二十四岁,他还有长者的风范、没有杀秦王子婴。
但是刘邦也有不好的地方,他爱破口大骂,萧何去追韩信时他回来就对萧何破口大骂:“那么多好将领你不去追,便去追一个韩信……”直到萧何解释后他才止住。
总之,刘邦是得到王位了,它的优点是大于缺点的,应该留名千史。
资治通鉴读后感(篇三)
最近读了司马光先生写的《资治通鉴》一书,同时也读了柏杨先生的“曰”,深深被这两位跨越时空的人物所做的事情所感动。司马光先生在现代史学评论中是个偏反面的人物,因为他阻挠革新。这个中学里就教过的,大家对待他的看法类似于对待曾国藩。但是,在我读了《资治通鉴》过程中所感到的是司马光先生的殷切诚恳的态度(对待皇帝),相对公平的态度(对待历史),以及痛定思痛的态度(对待历史的错误)。我不是那么肯定司马光在某些事情中的看法,因为从现代人的眼中看古人有点迂腐和局限,有些甚至是不可理解,但是换个角度从800年前的.古代人的角度出发,司马光的行为不仅仅是很正派,而且是很有君子风范的(在处理历史痕迹)上,因为中国人在孔子的教化下提倡立言(当然在孔子之前就有很多人立言著书以求闻达于诸侯),所以历史材料参差不齐,良莠不分,多如牛毛,同时又经过历世的焚毁和辗转。在这样复杂的情况下,司马光和他的助手们在皇帝的支持下选择材料,编辑整理和撰写了这部宏伟巨著是十分了不起的行为。现代的史学评论仅仅因为他是保守派而将他评论为偏反面的人物是有欠公平的。现在,我读的进程不是很快,仅仅读到第37卷(西汉末年时期),非常有意思地觉得编写历史和记载历史的人应该是比较顽固的人,否则不是这么详实地分毫不差地编录帝王和群臣的错误史话。相信史学者其实是想更多地记载他们的优点,但因为要尊重事实所以就偏偏记录了那么多的缺点,而且是重复往复地进行类似的错误。有些是比较肯定的,不管现代的史学者们还是古代的史学者们,比如对待王莽的定位。古代人对王莽进行口诛笔伐是因为王莽犯了古代知识分子所最为不齿的诛君篡位,(但是在诛君篡位这类事情里,杨坚也是,怎么风评就要好过他呢),现代史学者们批判大概因为王莽开历史倒车的缘故。我在读王莽的那段中,很难理解一个人能够集中这么多的缺点,诛君篡位就不去提了,乱杀群臣也不去提了,用人唯亲这点是很愚蠢的,还有他那个蠢到家的外交政策。
对待中国百姓所遇到的问题,他不但不闻不问,甚至是用很荒谬的复古来处理,同时对待外邦问题摒弃了一贯使用的互不侵犯,互利的原则,而做出了令人发怵的行为(动用国家财产来让人家单于改名字来沽名钓誉,还有就是提出不平等的条例),这类缺乏常识的行为让人摸不着头脑,只能用发昏发疯来解释他这种行为。然而最让人发寒的不是王莽的行为,而是滋生王莽的环境。滋生王先生的环境应该是个不断积累的过程,而起到元凶的则是人性呀。这边我只是说说历史,并不想在这篇文章里分析人的心理和历史的心理,只是在这里提一下。人说要真正了解中国,就要读《资治通鉴》,真的是一点都不错呀。读了之后觉得,我到底在骄傲什么呢?文明也好,文化也好,历史更多留下来的是教训,这些教训则是我们后世人的财富。前人的血泪告诉我们应该怎么样避免过失而创造现实的文明和文化。地大物博带来的不是人民的富足和强盛,而是历经几千年的磨难。我们的民族有着建立在苦难上的骄傲和自强不息精神,也有着建立在禁锢思想下的辉煌文明。现代的人,珍惜了什么?舍弃了什么?遗憾了什么?虚荣着什么呢?最后问一句,保留了什么?不知是什么时候,我开始对历史有点感兴趣了。爱民如子的孝文帝,残暴天下的商纣王,喜好美色的唐玄宗,昏庸无比的唐德宗,信鬼神的唐宪宗与唐穆宗……一个个,令人深有感触。《资治通鉴》,一本记载了一千三百六十二年历史的史书,司马光整整用了十年时间才编成。宋神宗以“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
我在里面了解到:毛泽东把这本《资治通鉴》整整读了十七遍,而我还只看了四遍。十七遍,一本书三百三十八页,总共看了五千七百四十六页。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仅仅一本书就看了五千七百四十六页,令人敬佩呀!年老的唐玄宗,老眼昏花,不明事理,让杨贵妃出家修行。后来又娶进杨太真(即杨贵妃,太真是老道士给她的道号),但我觉得杨太真似乎也不怎么好。杨太真喜欢吃荔枝,唐玄宗命他们三天三夜摘荔枝,比现在火车慢不了多少,一路上却死了很多人。唐玄宗为了杨太真的一笑,竟然牺牲了数十人到上百人的性命,可见唐玄宗的昏庸。汉哀帝偏宠侍从董贤,所以有着“断袖之癖”的典故。有一次,汉哀帝与董贤同塌睡觉,董贤翻身,不小心压住了汉哀帝的袖子,汉哀帝不忍惊醒董贤,就把自己的袖子割断了。后来,汉哀帝命董贤为大司马,结果弄死了许多人才,最后,太后把董贤赶出了宫,另择王莽。可见汉哀帝的同性恋性格,使他抛弃了国家,抛弃了许多人才。多么可惜呀!同时也反应出了汉哀帝的昏庸,只要有人在精神或事情作为上有一点点反对董贤,汉哀帝就暗杀或把他斩之,可悲呀!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无人能比,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道德精神,司马光的坚持不懈。但是由于有些人的讽刺,致使司马光想马上完书,导致唐朝与五代十国的时候写得比较多。但司马光的功劳永远是伟大的!
那是一片广漠的土地,没有太阳,没有月亮,没有星辰。我漫无目的地行走在古老的中国,遍野都是狼烟,我眼前尽是模糊,推不开,也挥不断。只听得远远近近,人的悲号和兵刃撞击缠绕在一起,偶尔还夹杂着野兽的嚎叫,迷蒙的烟雾中,显现出几个巨大的名字:尧、纣、汉高祖、唐太宗……烟雾渐渐散去,这些名字不见了,代之以遍地征人的鲜血,倾倒的旗帜,焚烧着的画作、诗稿,以及倒塌的宫殿与茅草房……一束束竹简从天而降,一片一片,跌落在数千年积聚的尘埃里,每一片都有同样的红光在闪烁,那是鲜血写就的两个字——历史。是的,历史。硝烟、鲜血和民众的苦难,这是历史在我脑中留下的最深刻的烙印,如果说,在捧起那些厚厚的史书之前,我对于历史的了解,还毫无例外地局限于历史课本上的四大发明、三皇五帝,文学艺术这些引人自豪而堂皇的东西的话,那么解读真正的历史,无疑是对一个有良知的人一种残酷的精神上的折磨。厚厚的史书那蝇头小字里,几乎每一页都有战争、都有阴谋、都有杀戮,都有着民众苦难的呼喊与挣扎。文学、艺术,一切真善美的东西,要么为乱世所毁灭,要么在暂时的平静里苟延残喘。后世的人看到了它们得以保留下来的那一部分,欢呼、雀跃,为文明谱写赞歌,很少有人翻开沉重的故纸堆,去看一眼历史的真实。因为,真实往往意味着残酷,而我们总乐于接受快乐和幸福,然而,历史从不因我们的好恶而改变一丝一毫。当我们豪迈地吟咏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时候,处在外夷杀掠下的百姓正在那个时代奔逃,陈尸荒野;当杜甫含泪写下《卖炭翁》的时候,他胸中对于苦难的同情远远高于我们今天对于诗的艺术本身的注意力,骆宾王一代才子,却因为文人的不谙世事而卷入封建朝廷的权力之争,最后落个身死名裂的下场。就连我们从小熟悉的那个让梨的孔融,也因为得罪权贵,同全家人一起被无幸杀害……对于历史,我们有什么可以值得炫炔的呢?秦始皇穷兵牍武,希望能够统一中原,甚至发动几十万人去,修那座万里长城。在这座今天让我们倍感自豪和荣誉的建筑物里,埋藏的是千千万万秦朝百姓的血与尸骨,萦绕的是孟姜女们家破人亡的哭号,即便时间将这一切都冲淡了,遮掩了,几千年后你站在长城上时,看到的仅仅是雄伟壮观,胸怀的仅仅是自豪吗?五千年的文明史啊!这五千年的文明,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文明”呢?
历史,字字行行都是残酷。残酷的统治,残酷的文化,残酷的道德。一个犯了大罪,不仅他的家人、他的邻舍、他的朋友要与他同罪,就连妻子、祖母、母亲的宗族以及许多八杆子打不着的亲戚都要受到诛连。一案既发,成百上千的人无辜被杀,有的甚至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已经祸从天降。而这种诛连九族的手法,在整个封建社会的漫长的历史中源源不断地重演。就是这些封建帝王死后,仍不放弃鱼肉人民的机会,他往往将建造陵墓的上千的工匠们,和他生前的嫔妃婢仆,一齐或杀死或活埋在陵墓里,美其名曰“守陵”。《资治通鉴》里就曾描述过这样一个场景:武士们用刀枪将帝王的陴妾们逼进陵墓,然后用石头沙土填堵了出口。附近的居民一开始还能在静夜听到隐隐的哭喊,三五天之后就声息全无。这样悲剧几乎充斥了每个朝代。我们熟悉的隋文帝、唐太宗、康熙皇帝还有成吉思汗都做过类似的决定。不同的是太宗的遗命因为一个武则天而改为出家感业寺,总算保全了一群女人的性命。而这样的行径,在那个时代很少遭到人们的质询。不公正的事情经历了年年月月,人们的感觉也仿佛麻木了起来,因此今天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辟如缠足、辟如文字狱,辟如女性的极端低下的地位,以及君臣之道三从四德的封建道德,不但为老百姓所默认和遵循,连那些所谓有知识有见解的士大夫阶层也深以为然。于是,无以计数的人们,不是死于战乱流离,就是受害于那个黑暗的社会,难怪鲁迅先生笔下的那个“狂人”,频频翻动历史,却从头到尾只看见两个字——“吃人”。
面对历史我感到惊愕,我从不曾知晓那些灿烂辉煌的背后有着如此苦难深重的隐情。我们赞美着五帝三皇的非凡业绩。却看不到盖世功勋背后的遍野枯骨;我们欣赏着古往今来的佳诗妙句,却体会不到这些诗句中隐含的悲惨现实;我们炫耀着四大发明的成就,却无视它们被应用于杀戮和掠夺的不光彩历史,我们的眼睛只看到了表面的光辉与灿烂,却忽视了作为任何一个社会之主体的老百姓的痛苦与悲哀。解读历史,才渐渐明白,“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任何在对历史的无知基础上的自豪与崇拜都只能受到那些长眠于地下的先人们的潮讽。只有以一颗虔诚的心去走进历史。你才会发现,历史留给我们最珍贵的东西,不是文学,不是艺术,也不是伟人,而是和平与秩序的宝贵性,只有在和平的年代,只有在有秩序的生活中,文学、艺术以及其它一切的一切才能够展其所长,社会生活才繁荣稳定,才有了真正令我们自豪的历史。所以,如果不曾解读历史,让我们对所谓“华夏五千年文明”保持慎重的缄默;如果不曾解读历史,让我们至少不对那些英雄伟人们作一知半解、津津乐道的评说;如果不能从历史中看到过去的苦难,未来的希望,那就看看现在吧:打开电视机,听一听伊拉克的枪声,看一看非洲难民的眼泪,望一望世界动荡的股市,你就知道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无论你读与不读,它都永远存在,而且,只要贪欲与战争存在于这个世界一天,真善美的东西便没有生存和发展的余地,人类的悲剧也将源源不断地重演。历史永远不仅仅是历史。
这几天,我利用署假时间读完了《资治通鉴》这本书,其中王朝的更迭以及气势的盛衰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资治通鉴》这本书是宋朝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录了上起东周下至五代,一千三百多年的史事。司马光编成这部四百多万字的巨著,一共花费了十九年的时间。这本书通过记录一些明君贤臣的事迹,简单明了又不失生动地告诉大家,清廉,正直,刚强,宽厚,忠诚,信义,执着等,这些古人所具有的品质。这是品质,在今天仍然可贵,是我们人生路上所不可缺少的。下面我就来说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
战国是一个崇尚诡术的时代,百家辈出,然而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杀伤力最大的还是反间计。反间计有很多的表现形式,然而其无一例外的针对了人性中最脆弱的部分(多疑)。何人不疑,何况国君,寡人寡人,说的就是无倾腹相交之人啊。因为敌人和小人的反间,最令人惋惜的还是魏,魏据中原之地,富庶傲视诸侯,如果能留住吴起和孙膑这两位战国时期最伟大的军事家,又何愁霸业不成;损失最惨重的还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北略中山,治胡地,使赵成为战国末期唯一能够和秦抗衡的国家。然而长平一役,赵为范雎反间,以赵括代廉颇,以至四十万大军为秦坑杀。有太多的史实和反间计联系在了一起,可以肯定的是,它将继续挑战人类最脆弱的部分。因为信息永远不可能是完备的,人性永远是多疑的。还有一点让我记忆犹新的就是商鞅变法。以刑名之学变法,手段太残酷,积怨太深。他在渭水旁边处决囚犯,染红了整片渭水。更重要的是,他没有得到太子虔和贵族的支持。秦孝公一死,商鞅就被车裂灭门。“得人者兴,失人者崩”,今日中国要推行各项改革,亦应徐图缓进,毋操之过急。再来说说唐太宗,唐太宗是个明知且有远见的皇帝。一个人要知足,干什么都要前思后虑,适可而止。光知吃饭,不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稼穑之艰难,就不会珍惜粮食,就会大吃大喝,就会忘记劳动者的血汗,久而久之,则饭不常也。你只知骑马,加鞭快马,不知道喂马,不知道让马休息,不知疼马,则不能久乘之。不错,你一时比那些让马休息的人快了一些,可是你忘了,你的坐下骑已经气喘吁吁,快渴死了,饿死了,累死了,它不会把你驮到目的地的。君犹舟,民犹水,水可载舟,也可覆舟。当权者不知爱护百姓,当头头的,不知关心下属,则危在旦夕。这也就清晰明了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个人要知足,干什么都要前思后虑,适可而止。
小至一个人,大至一个国家,《资治通鉴》里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比较的典型,望大家有时间都来读一遍,从中了解我国的历史,从历史中学到做人乃至治国的道理。
资治通鉴读后感【篇四】
《资治通鉴》乃我国现存编年体史书最大者。它记录自周到五代一千三百多年历史,成书二百九十四卷,另《考异》三十卷,《且录》三十卷,总三百五十卷,三百余万字。其引用各种史料三百种,从历史中得到“兴邦之远略,善俗之良规,匡君之格言,立朝之大节; 叩函发帙,靡不具焉。”该书传承九百年,与《史记》并为华夏文化遗产双璧,名蜚海内外。 该书作者乃北宋司马光。原书名《通志》。因神宗以其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赐名《资治通鉴》。司马光未如太史公遭李陵之遇,幽于缧绁,亦以泥守旧制而离朝廷,投闲置散,由居庙堂之高,转处江湖之远,仕途困厄,政治失意,方专注以治史,得以蔚然成就《通鉴》。
该书中我最喜爱故事是“韩信以少胜龙且”。
公元前203年,韩信东征讨齐地; 齐王向项羽求救。项羽派龙且率二十万大军前救齐。但龙且轻视韩信,自恃兵强,没有听从谋士的“深壁以待,无战而降”的策略。十一月,双方对峙潍水。韩信夜间令部堵塞河水上游。再率兵渡河击龙且,佯败而跑。龙且大喜,追韩信。韩信的兵马渡河回来; 龙且也跟着渡河,上岸后,跟随龙且的部队只有三两千人马。韩信下令决堤,一泻而下的河水隔绝了龙且的大军,龙且的大军不能渡河,龙且的三千人被韩信的三万人包围,最终被全部歼灭,龙且阵亡……这时,河那边的龙且大军溃散逃走…… 这是一场经典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这个故事中,韩信足智多谋,龙且的志大才疏得到深刻的反映。他告诉人们统兵之道在于计谋,而不是军队多少。也告诫统治者不要骄傲自满。 当然,这只是《资治通鉴》的一个故事而已。
《通鉴》记人则神采飞扬,呼之欲出; 叙事则词章纵横,河慢伏流; 抒发情怀则大言小言,清风沐浴,长声慷慨,短音辛婉; 渲染战争恢廓场面,奋其意气,推波助澜,一泻汪洋; 其文
辞简约洗练; 华采呈少于齐梁,宏壮可追两汉。读诵诸篇,如鼓瑟奏曲,势若江河,或若清风凉日,月明星稀,每使人畅快淋漓,欲扬抵几,呼天喝地。可请鹰扬文苑。
毛泽东曾言,历史不可割断。从孔夫子到孙中山,当总结之,以承继此份珍贵遗产,其对于指导今世,帮助匪浅。《通鉴》即在此珍贵遗产之列。
资治通鉴读后感【篇五】
《资治通鉴》是我国一部伟大的编年史书,作者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司马光。这套书非常厚重,五号的字,足足有4本,每本4000页,虽然译文占了很大的篇幅,但还是可见司马光在编此书时付出的艰辛和努力。
第一次看到《资治通鉴》这本书是在我六岁的时候,那时我在书房乱翻,无意间看到了外包装是金黄色的《资治通鉴》。我小心翼翼地打开一看,发现里面都是些“臣光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的东西,我一点儿都看不懂,最后我还是找到了一点有意思的东西——地图。这张地图生动地向我展示了战国时期中国势力的分布,非常好看,看完这一本,又接着看第二本……半天看下来,我对春秋、战国、汉朝、南北朝乃至宋朝的地图都了如指掌,还了解了中国朝代的变化,这对以后的我有非常大的帮助。
后来,我渐渐长大了,对于《三国志》、《史记》等古籍的了解也越来越多,那本在我小时候帮了我很多忙的《资治通鉴》也被我重新诵读,里面那些我小时候还不怎么理解的字句现在都准确地知道了。我知道了“臣光曰”的意思其实是“臣司马光说”;“天尊地卑,乾坤定矣”的意思是“天尊贵,地卑微,于是阳阴由此确定”。
我还发现了里面的许多非常好看的故事,比如汉高祖刘邦灭秦立汉的故事就很好看,那里面讲了楚汉相争的故事,日前在热映、我也看过的电影《鸿门宴》就是根据这里改的。我最敬佩的就是刘邦,他有怀仁之心,很会笼络人心,最终逼使项羽自杀、创造了四百年汉朝。不过我觉得项羽太不懂得收买人心了,老是杀人,后来竟使旷古奇才韩信投奔了刘邦。在最后,项羽被刘邦围在乌江时,不听乌江亭长劝:“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可他却说:“天之亡我,我何渡为!”然后就自刎了。这多可惜啊!项羽也是一代英雄,逃回江东之后,好好治国,还是可以反攻的,何必如此呢?
在我阅读《资治通鉴》的这里的时候,甚至是阅读原文时,都非常地流畅,我不得不佩服司马光。他用词既简练又传神,让人一看就懂。
《资治通鉴》这本伟大的编年史书应该永远受到我们的热爱与敬仰。
资治通鉴读后感【篇六】
当我拿到《资治通鉴》这本书时,我仿佛看见,历史向我打开了一扇金光闪闪而厚重的大门。
《资治通鉴》问世于北宋年间,是由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我从小只知道“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还不知道,他竟然是这样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司马光前前后后总共花费了19年的时候,完成了这部史书巨著,主要的编纂工作全由他一个人负责,书里面的每一字每一句都是他的心血结晶。他为了这部书殚粗竭虑,《资治通鉴》成书后不久,他就因病去世了。
翻开这本书,第一个故事,就是“韩赵魏三家分晋”。智家想立智瑶为继承人时,智果曾经说过:智瑶有好多优点,但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心胸狭隘,不能宽厚待人。但是智家不听智果的劝告,智果为了躲避灾难,脱离智氏,改姓为“辅”。
果然跟智果说的一样,智瑶狂妄自大,他说:“灾祸只能由我带给别人。我不给他们降临灾祸就罢了,谁敢给我呢?”但是,愚蠢的智瑶却被韩赵魏三家瓜分了智家的土地,灭掉了整个智氏家族,只有改姓的智果得以幸免。
书中说,一个人多次犯错误,结下的仇怨不会在明处,应该在它表现出来之前就提防,贤明的人处理小事都非常谨慎。这就是平时老师教我们的“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差不多吧?自己满足已获得的成绩,并且狂妄自大起来,这样的人,怎么才能持续进步呢?
《资治通鉴》的每个故事里,一个个活灵活现的英雄人物,用他们的人生经历,喻之有理地向我讲述了浅显又深奥的人生道理,三寸之舌比百万之师还要厉害的毛遂,有气魄有担当却英年早逝的英雄霍去病,坚忍不拔、忠于朝廷的苏武,忍辱负重、崭露头角的韩信……历史的长河兴衰盛败,都会发人深省,令后人受益良多。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一部《资治通鉴》让我了解了历史,也懂得了更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实用范文: 女神读后感模板200字
女神读后感【篇一】
读了郭沫若的《女神》,准确的说是根本没看懂,从网上找了很多资料,这才有些了解。
《女神》是一部浪漫主义诗集,主要特色是浪漫主义精神。浪漫主义重主观,强调自我表现。《女神》是“自我表现”的诗作,诗中的凤凰等,都是诗人的“自我表现”。诗中的“自我”主观精神,是强烈的反抗、叛逆精神,是追求光明的理想主义精神。喷发式宣泄的表达方式。
浪漫主义以直抒胸臆为主要表达方式,诗中的直抒胸臆表现为喷发式的宣泄,《凤凰涅盘》等诗最典型地体现这一表达特点。奇特的想象和夸张,如从民间天狗吞月,想象为天狗把全宇宙都吞了,“如大海一样地狂叫”等。这种极度夸张的奇特想象最能表现强烈的个性解放要求和对旧世界的反抗、叛逆精神。形象描绘的方式上,具有英雄主义的格调。语言方面,带有强烈的主观性的色彩。一些描写自然的语句中,染上诗人当时的主观感觉。
《女神》常使用比喻、象征的手法,借助某一形象来寄托、抒发自己的感情,使感情能够得到淋漓尽致的表达,这是郭沫若诗歌浪漫主义的主要特征。在《女神》中,无论是古代神话、历史故事中的人物,还是人格化的自然景色,其形象的选择都十分巧妙、恰当、新颖,与要表达的感情内容相一致,山岳海洋,日月星辰,风云雷电,也都唱的是“郭沫若之歌”。
在诗歌形式上,突破了旧格套的束缚,创造了雄浑奔放的自由诗体,为“五四”以后自由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成为我国新诗的奠基之作。
女神读后感(篇二)
有人说《女神》充满了个性,也有人说《女神》充满了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