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田地logo
地图 > 绝句古诗 >

绮怀诗·几回花下坐吹箫

绮怀诗·几回花下坐吹箫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绝句古诗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时时温习,“句子田地”为您收集《绮怀诗·几回花下坐吹箫》,整理经典的古诗绝句。

黄景仁 绮怀诗几回花下坐吹箫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赏析】
绮本意为有 花纹的丝织品,后来引申为美丽,绮怀自是一种美丽的情怀,对清代诗人黄景仁来说,这种美丽来自一种爱情失落无处寻觅的绝望,因而更加凄婉动人。 黄景仁年轻时曾同 自己的表妹两情相悦,但故事却仅有一个温馨的开始和无言的结局。正因如此,在《绮怀》之中,笼罩着隐隐约约的感伤。这种感伤,被那种无法排解的甜蜜回忆和苦涩的现实纠缠着,使得诗人一步步地陷入绝望中。 首联几回花下坐 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明月相伴,花下吹箫,美好的相遇。但是这只是一个开始。那伊人所在的红墙虽然近在咫尺,却如天上的银汉一般遥遥而不可及。 第二联似此星辰 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这是最让人称道的一联,是的,今夜已非昨夜,昨夜的星辰,是记录着花下吹箫的浪漫故事,而今夜的星辰,却只有陪伴自已这个伤心之人。诗人是清醒的,他知道往事不可能重现,而正是因为这种清醒,才使他陷入了更深的绝望。 在黄景仁的诗中, 所有虚幻的安慰全消失了,只有一个孤独的人依旧保持着一种望月的姿势,思念的姿势。试想,诗人独立中庭,久久望月,一任夜晚的冷露打湿了自已的衣裳,打湿了自已的心灵。而这种等待的尽头却只能是一片虚无,这种思念的幻灭以及明明知道思念幻灭却仍然不能不思念的心态,正是最为绝望的一种心态。 第三联缠绵思尽 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这句可以和李商隐的《无题》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相媲美。春蚕吐丝,将自已重重包裹,正如诗人自己,用重重思念将自己重重包围。春蚕吐丝尽头是茧,是死,红烛流泪的尽头是灰,是死。而死,自然是人世间最为绝望的结局了。芭蕉也是幽怨的意象,李商隐《代赠》诗有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句。 尾联三五年时三 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尾联同首联呼应,三五年时三五之月,自然是几回花下坐吹箫的往昔,而那时的美酒在今夜早已被酿成苦涩的酒。而这种苦涩是永远也无法消除的。因为,诗人无法不想念,也就无法同往昔和现实的夹缝之中突围出来。法国著名诗人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也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黄景仁的七言律诗《绮怀十六首之十五》,也正是因为这种绝望而更有了魅力。

juzitiandi.cOm更多绝句古诗延伸阅读

停车坐爱枫林晚全诗


停车坐爱枫林晚全诗

《山行》

作者:杜牧

原文: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

1、寒山:深秋天凉,山带寒意。
2、石径:石头砌成的小路。
3、斜: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xi。
4、坐:因为。
5、红于:比还要红。

诗意:

石路蜿蜒远远地伸向山崖,白云升腾处依稀有些人家。停车只因喜爱傍晚的枫林,经霜枫叶竟红过二月的鲜花。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第二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 。

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这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会有另一种景色吧?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花下醉













停车坐看枫林晚全诗


停车坐看枫林晚全诗

《山行》

作者:杜牧

原文: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白云生处:白云缭绕而生的地方。
5、坐:因为;由于。

译文:

深秋时节,我沿山上蜿蜒的山路而行。云雾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我不由自主地停车靠边,是因为这傍晚枫林的美景着实吸引了我,那被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花儿还要红。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第二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 。

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这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会有另一种景色吧?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本文的网址是http://www.juzitiandi.com/zx174337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