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是一部由顾长卫执导,蒋雯丽,张瑶,李光洁,焦刚主演的剧情片于2008年4月11日上映。 影片讲述了80年代一个小县城里王彩玲等艺术青年在梦想与现实矛盾中痛苦挣扎的过程。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电影《立春》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电影《立春》的观后感1
《立春》这部电影讲的是一名普通的妇女,王彩铃波折的一生。王彩铃,一名社会底层的平民,没有好的长相,也不年轻,却天生有一副好的嗓音,一直梦想着去北京在音乐学院工作,却始终没有实现。最终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放弃自己高尚的理想,过起最平凡的生活。
说实话,我一直不太喜欢这样的人。从一开始,对周瑜的高傲表情开始。她明明没有在北京找到工作,却在他人面前为了面子而撒谎,而且还总是摆出一副高傲的神情,这是他最终悲剧的主观原因之一。
在《立春》整部电影的中,总共有三个同为艺术家人走进了她自闭的内心,对他的人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第一个就是美术家,黄四宝。王彩铃自从第一次见到他后,很快便爱上了他,并且梦想着能和他一起在艺术方面有所作为,在巴黎的艺术学院有所作为。可以说,这个人是他第一次倾注全部情感的对象。她觉得她与黄四宝有着很相同的遭遇,自认为怀有一身的艺术绝技,却无人欣赏。这种同病相怜的心情很快转变为了爱情。可是黄四宝却完全没有类似的想法。最终情感上的矛盾最终使黄四宝在当众羞辱了王彩铃后愤然离去。而这次也是王彩铃的内心收到了巨大的冲击,甚至使她产生了自杀的念头。而黄四宝,也就此堕落,最终成为社会上骗钱的小混混。
第二个,是舞蹈老师。这个人是我在整部电影中唯一比较欣赏的人。全身心的投身于艺术,面对着外人的羞辱,在跳舞中走过了自己前半程的人生。他的心中没有太多的杂念,功名,利禄,他好像并不是很在乎,只是面对外在的压力,他不得不选择项王彩铃求婚,未果,最终选择走向监狱,坚守着内心对艺术的热爱。
第三个十八个秃头的少女,自称身患癌症,其实是为了自己出名。其心机之深,自己装出一副可怜的样子时令人深感同情,而内心却在策划着自己的“阴谋”。正是他,彻底粉碎了王彩铃心中的最后一点希望。以至于当王彩铃在当她的邻居发生悲剧时,她也竟然冷眼相对。
这四个人,同样抱着对对艺术的热爱,可是初中却不同。那个跳舞老师,就像我先前所说的,它是对艺术纯真的热爱,所以就算他最后入狱,只要有舞蹈陪伴,他也能过着快乐的生活。而剩下的三个人,与其说是喜爱艺术,倒不如说是喜爱艺术所带给他们的名利,金钱。其中黄四宝,和那个秃头少女更为严重。其实正是这种心理,使王彩铃最终认识到她所真正喜爱的并不是艺术,而是它背后的的东西。绝望之中,她放弃了艺术过起了最普通的生活。
其实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也不乏这种虚伪人,表面表现出一颗高尚的内心,口上说他对某某事情如何热爱,实际上只是喜欢其背后的金钱名利。这种人最后必定不能有好的'下场。
电影《立春》的观后感2
“立春一过,实际上城市里还没啥春天的迹象,但是风真的就不一样 。风好像在一夜间就变得温润潮湿起来了。这样的风一吹过来,我就可想哭了。我知道我是自己被自己给感动了。”立春那天,微博上各类ID都贴上了这段话,以至于我又想起了这部电影。蒋雯丽的声音自有一种能透人心的魔力,看到这话,她在电影《立春》里的包头方言就又在耳边回响了好几天。
增肥的蒋雯丽在电影里是一个市师范学校的音乐教师,叫王彩玲,肥胖孤僻高傲,一口龅牙,脸上散布黑斑和痘痘,她喜欢意大利歌剧,最大的梦想是到巴黎歌剧院唱歌。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北方内陆小城,还没有多少人能懂得欣赏这个,同样欣赏不了的还有芭蕾和现代派绘画。所以她一次次往返北京,各个剧团和音乐学院面试求录用,拿钱托人为自己办北京户口,一心想离开这个城市。在北京低声下气四处求人却总是被毫不留情拒绝,回到小城还得趾高气昂,仿佛志得意满,见人就说我要北京了,中央歌剧院正调我呢。人活一口气啊,她大龄单身,没有朋友,长得不好看,唱得又是没人听懂的歌,在这个小地方她收紧心纯粹只为不甘平庸的目标而活,所有难过和不堪都往肚里咽。
《立春》电影里面是有三个心怀梦想却不得志的年轻人,李光洁饰演喜欢画画,一心进中央美院屡考不中的工人黄四宝,另外一个是从小痴迷芭蕾被小城人嘲笑敌视的男舞蹈老师。三人在同一个城市因相同的命运而有了交集。我记得王彩玲侧躺在床上给黄四宝当裸体模特时说的契科夫的小说《三姊妹》,她说三姊妹住在远离莫斯科的小地方,想莫斯科不了,姊妹其中一个懂六国外语的说,住在这种小地方,一个人懂六国语言就跟六指儿一样是个累赘,然后沉默,说就像咱俩。这段真苦,可又有俩人同病相怜互相理解的欣慰。她说告诉你个秘密,我还是个处女,我不想在这个城市发生爱情。但爱情还是来了。她爱上了外表帅气颓废又带天真孩子气的黄四宝,甚至想为他放弃北京户口。但他不爱她,在她强行和他发生了关系后,深感厌恶的黄四宝当众羞辱了她远走深圳。她平时那么骄傲一人当晚爬上高塔自杀却没死成。一直钦佩她唱歌剧的黄四宝表兄来跟她求婚,说俩人年龄条件都差不多了就在一起吧,她说得决绝:“我是宁吃鲜桃一口不要烂杏一筐的”。 我是想,一个女人,她长得再丑,再老,也有选择爱或不爱一个人的权利。等到后来承受不住周遭人对自己及家人异样眼神的男舞蹈老师来请求俩人假结婚,她很生气也很清楚这样吃亏的是自己,而且知道这个没有芭蕾不能活的男人和自己有多么不同。王彩玲骨子里把自己的生命价值看得很重,绝不接受随便了结和将就。在这个她不想与之产生感情纠葛的落后小城,她不经意碰到一个人,一瞬间爱上他,即使受伤了她也只得认了。
还记得最清楚的画面是王彩玲带着她新教的学生和她妈妈北京参赛,在拥挤昏暗的火车上,她手握经久不变的水杯对昏昏欲睡的两母女说:“每年的春天一来,实际上也不意味着什么,但我总觉得要有什么大事发生似的,我心里总是蠢蠢欲动,可等春天整个都过了,根本什么也没发生,我就很失望,好像错过了什么似的”,脸上散发着迷茫的光,那话一句句戳中人的心。心怀渴望的小城青年她是怎样憧憬着有一些东西来改变自己循规蹈矩平凡的既定人生?
时间的河流经过,似乎什么也没改变,但又好像带来了什么。舞蹈老师为躲开世人探询鄙夷的眼神故意对女学员强x未遂进了监狱,还能跳舞他就很满足。黄四宝摇身一变成为婚姻介绍所老板,开着车靠骗人钱发财。突发胃病后,一向不屑与小城人为伍的王彩玲开始与女邻居做朋友,不再常跑北京,用各种方法收拾脸上的黑斑和痘印,她还把办北京户口的钱要回来帮自称患癌症的女学生在北京顺利参加歌唱比赛。心慢慢低下来,她甚至遮遮掩掩婚介所登记,但仍没有找到爱情,她在路上与黄四宝擦肩而过。后来她到福利院领养了一个兔唇儿童,因为当她走近那群玩耍的孩子时,别人都跑开,只有这小女孩坐在那对她笑。她给女儿取名王小凡,或许走了一圈她发现还是做一个平凡人最幸福。她一个人从草原运羔羊来开了个羊肉店,挣钱给女儿治病。
影片的最后王彩玲带女儿又了趟北京,在天安门广场前她和已痊愈的女儿开心玩耍,当广场音乐响起时,母女二人专心侧头聆听,这时画面出现王彩玲身穿演出服站在中央歌剧院的舞台上演唱歌剧,屏幕打出一行字:谨以此情此景献给王彩玲。那时她该想起她那未曾实现的梦了吧,但不会后悔,亦不会悲凉。
每个曾为梦想所做的努力和不妥协都让人感动和佩服,总会有人因为天赋或条件不足等无从实现心中的愿望。漫漫长冬,终于立春了,大事不发生或者你已错过,会有东西慢慢改变。电影里王彩玲给女儿念书,讲毛虫从蛹到蛾的过程,念到雄飞蛾只有几天时间寻找伴侣,才短短几个月寿命,一生很快就结束时,一身冬装已换成夏装的王彩玲停下感叹:人比他们幸福多了。你看,不知以后会怎样,我们就往前走着。相信带着爱的,一切都如愿以偿。
电影《立春》的观后感3
闲来无事,看电影。《立春》。
看完电影再看了两篇影评。一个是司马南的,一篇骂人的鬼话。我这人写起东西来就是随意性太强,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写到这里想想就觉得堵得慌,司马南这篇影评实在倒人胃口。看到那些类似的专门骂人的评论就感觉想要骂作者一通。有个词叫文如其人。我对于那些批评别人的时候不积点口德的人向来是没有一点好感的。网上发评论,赞同不赞同都不是什么错,但骂人就不是什么好事了。总骂人的人,一般来说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另一篇是李多钰的评论,说立春不是一部让人舒服的电影。这位作者我今天第一次知道其名字,等下,让我先GOOGLE一下看此人是什么来头……噢,原来是《新京报》副总编辑,怪不得那么多人对她的文章发表评论呢。这篇评论,最起码从文风上来看,批评和赞扬都对电影制作人员、演员等表现了最起码的尊重。而且,我感觉这篇评论写得还是很到位。
我属于比较晚熟的一类人,也是被洗脑洗得比较彻底的一类人。儿时的我,对于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有着非常盲目的盲从。可能是因为我自小比较听话吧。我发现,很听话的孩子长大后一般都没有大的出息。我不是贬低自己。我是说,没有大的出息,而不是说没出息。社会中真正的精英,一般小时候会有可以自由发挥的思想和想象,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尝试的人。象我这样,妈妈说一不敢做二的,长大后顶多也就是循规蹈矩地找份工作混饭吃。努力一点的呢,可能会凭着努力和坚持,过上中上等的日子;不努力的就只能在中下层苦挨。而那些儿时缺乏太多的管教的,一部分变成了混混,一部分也在苦挨,另一部分却成了社会的精英,或者是那种千刀万剐都让人觉得不解气的精英。扯远了。
我直到大学时期甚至毕业之后多年的今天,仍然深受那个年代思想的毒害。李多钰说这部影片讲的是理想主义。其实理想是谁都有的,有些人要坚持自己的理想,有毅力,有恒心,这都不是坏事。问题就是,这个理想本身是什么?是不是一种正常的理想?这就要涉及到社会的普遍价值观。那个年代,现在回想起来都感觉到恐怖。人是不能自私的,不能追求自己的享乐的。中学生是不允许穿“奇装异服”的。早恋是有可能被开除学籍的。听流行歌曲是腐化堕落的行为。说来可笑,由于多长了几颗音乐细胞,加上我听妈妈的话,听Dang的话,我当时也是抵制流行歌曲很坚决的一名“先进分子”。虽然我没有什么行动,但我知道,当时的我是抵制这些的。以致于上大学的时候,学校举办文艺晚会,我上去唱歌,唱的是《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在系里比赛时清唱都取得名次,好象是第四名吧,要选到校级别去再次参赛的时候,找不到伴奏带。能找到伴奏带的歌我却很少有会唱的,因为都是我所抵制的流利歌曲。在那种年代里,人们能有什么理想?现在的人谈理想,一说就是票子,房子,车子。从精神层面来讲,仍然比较低级。按照马斯洛的人口理论,远远没有达到自我实现的程度,这也是由现在的社会状况决定的。我们绝大多数人,由于经济条件所限,不可能象米国人一样,想搞个什么动物研究,可以在动物世界里一呆十几二十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但最起码这种理想,能够促使人做出对整个社会发展有利的事情来。每个自私的人朝着自己自私的目标前进的过程中,就做了对社会有益的事。但是那个年代,理想是什么?李多钰说了,那个年代,鼓励人们的崇高感。我们的楷模是雷锋等不追求个人回报只讲究奉献的人。
说到这里再说几句闲话。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这点倒是言之有理。我打小就被培养出不问收获只讲耕耘的性格,倒对我的职业生涯也有帮助。不论走到哪里,我做事一向是认真负责的。可能有些笨,不够灵活,但仅就做事来讲,比很多人还是要强一些。
金庸的小说也影响了一代人。我非常喜欢读他的小说,《倚天屠龙记》四十回的回目我可以一回不落地背下来,到现在也不知道读过了几十遍。现在回头来看,他的小说其实很多方面也是毒害人的心灵的毒草。比如,神雕侠侣里头的郭靖,跟拖雷之子说,贾似道是个大大的奸臣;但他就是要保着这个昏庸的王朝,并且以蒙古兵残民以逞,杀生成性来作为借口。在他的眼里,国家的利益仍然是高于他的个人利益。他就不敢象杨过和小龙女一样,管它天翻地覆,我只爱你一个。作为大侠,他郭靖就得为民请命。他有一点考虑自己的念头那就不是大侠了。他的女儿郭芙虽然可恨,可是他做爹爹的,竟然为了杨过要斩断女儿的一只手臂。而为了素不相识的一些百姓,他一句“好人怎能错杀”,就把自己送入虎口。他的品性对人的毒害是隐性的,不容易觉察的,都披着正当的外衣的。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已经陷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在完全的无意识之中,他把杨过和黄蓉从一个正常人毒害成一个跟他一样的人。杨过在法王夜闯襄阳时听到黄蓉和郭靖的“国事为重”四个子后,从岸上毫不犹豫地跳入火坑,从此也成为一颗害人害己的毒草。不过后来他终于还是在小龙女的爱情里被融化,重新脱胎换骨,可喜可贺。
相比较之下,赵敏是最正常的一个正常人。她跟张无忌说,你们满脑子的军国大事,我的心里就只有一个你。这是多么真诚又多么有力的一句话。在这句话面前,郭靖,丘处机之辈顿时黯然失色。
这些看似跟《立春》没有关系,其实,它们反映的都是被扭曲的价值观。高雅艺术,哈哈,什么叫高雅艺术?艺术还有高雅和粗俗之分吗?粗俗的东西叫艺术吗?大俗即大雅。能为人接受的,就是好的艺术;不能为人接受的,就不是好的艺术。象我上一篇博文写的那样,音乐在自己的心里。艺术,本身就是个人的一种感觉,外人没有任何权利来置喙。但是在那个扭曲的'年代,艺术被安上了标签。流行歌曲不是艺术,是毒草;只有美声唱法,只有钢琴小提琴才是艺术。艺术好与坏的标准是公权力决定的,而不是人心底的那根弦决定的。当社会普遍以这种价值观来取向时,王彩玲们的处境就只能是悲惨的。她们固执地认为他们是高雅的,但是他们只能向生活低头。
如果是现在这个思想已经多元化的社会呢?如果她真的喜欢这种“高雅艺术”,她就必须得心甘情愿地忍受这种无人欣赏的寂寞。她不必专门到北京去获得权力的认可,也不用编一堆的谎话来为自己辩护。如果她不能做到这些,那现实的压力就会逼着她走另一条出路。但在《立春》里,她说,没有了她的嗓子,她就是个废物。她必须依靠这个活着,她没有别的出路。她活着的同时,也象郭靖一样带出了一批杨过们。
幸运的是,由于改革开放和互联网的出现,我们的眼界被打开了,我们的思想开始有了自由,而且必将更加自由。这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尽管最近有什么新的劳动合同法,有什么限制大小非减持的措施出台,意味着前进的道路上还有很多挫折,但是,已经开始的解放战争,必将以燎原之势燃遍神州。
电影《立春》的观后感4
《立春》是由蒋雯丽主演,其老公顾长卫执导的作品,并在国际电影节上荣获了大奖。
影片展示了凡俗世界里一个理想主义者“王彩玲”在上世纪80年代的追求和失落,生活在包头小城的她长得极丑,但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她最大的梦想是去北京,在巴黎歌剧院唱歌,影片细腻温婉,朴素而富有质感,动情处更是引人落泪。
主人公“王彩玲”看起来很平庸,她出奇的丑,肥胖,但是她光彩照人。看完这部电影,你会觉得,自己在她面前有些自卑,因为她的理想主义,她的固执,她的明白,她的勇敢,她的坚持,她的不妥协。在庸常世界里,这些东西似乎已经被我们丢掉,但这一点是那么重要。
当在新年的飘飘雪花里,王彩玲的母亲背对着镜头放完鞭炮,转过身来,向王彩玲和我们笑着说“过年好”时,王彩玲似乎感到生命的冬天也快到了尽头,虽然春天的温暖还找不到,但是立春了,一切就都不会远了。她到孤儿院收养了女孩小凡做女儿,在对女儿的教育和天伦之乐里,重新有了寄托不再孤单。看到这里,眼泪毫不吝啬的落了下来……
也许,我们该把李安的那句名言套用一下,改成“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王彩玲”,我们和她一样平庸,但她让我们回想起,我们曾经都有理想,王彩玲触动了我们心中最不想被提及的角落。顾长卫在众多结局中最终选择了让王彩玲于国家大剧院的高歌中结束,身着华丽的舞衣,有交响乐团的伴奏,她尽情的高唱“上帝啊,上帝,为何对我这般冷酷无情...”,并打上字幕:此情此景献给王彩玲。
这也是顾长卫最令人感到温暖的地方,此时的我,泪如泉涌,如梦似幻……
电影《立春》的观后感5
那些怀有梦想的人,在小城市中上演了各自不同的人生,终究都没能逃过向现实妥协的命运。王彩玲有一副好嗓音,一心想去北京,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她说过一句话:我不想在这个城市发生爱情。可见对这个小城是有多不屑,多想迫切的离开这个城市,奔向她一直向往的北京。为此她一直很清高,自认为她就不是属于这个小地方的人,她是属于大城市的,属于世界级舞台的。
每个有才华的人,内心或多或少地都会有那么点倔强,上天给了你这个才能,你没有把它施展出来,就是一种浪费。小城市里的人对艺术不理解,甚至加以嘲笑,这种才华便没有了展露的地方。于是每个人开始努力争取,努力跻身于更高层次的环境中去,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在经过各种努力与挣扎过后,最终认清现实,开始妥协。
追逐梦想真的就那么难吗,从王彩玲的身上可以看到,她对梦想的坚持,对感情的认真,宁尝仙桃一口不要烂杏一筐,但终究还是没能得到她想要的,追她的人她不爱,她爱的人对她又毫无爱意,最终还是一场空。
胡老师热爱芭蕾舞,他沉浸在自己喜欢的事业里本来就无可厚非,但周围那些浅薄的人对他的偏见压得他越来越喘不过气,最终为了摆脱这种心理压力而使得他走向了极端,在王彩玲对他同情的时候,他自己却觉得彻底解脱了,终于不用再继续忍受别人的眼光和非议了,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无知偏见酿成的悲剧。无知狭隘的人们间接摧毁了一个人才,而他本来可以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尽情地施展才华。人到底是为自己而活,还是为了他人的眼光而活,有时真的不是自己可以选择的。
或许坚持梦想的单身人士在很多人眼里都是异类,他们没有像一般人那样早早结婚生子,过着柴米油盐的普通日子,他们一个人生活,一个人坚持,要想顶住这种压力继续过自己想要的生活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的人还在坚持,继续活成别人眼中的异类,有的人却败下阵来,要么归于平淡,要么走向极端。
王彩玲放弃争取北京的户口,把钱拿出来帮助她的学生去参加比赛,然而最后却是一场骗局,她的善良只是被别人利用了而已,自己的辛苦和对晚辈的期待最终化为愤怒。她尽全力帮助了别人,可是她自己呢,又有谁来帮助她呢?
她对爱情和婚姻不再抱有期待,于是去福利院领养了一个孩子作为女儿,从此生活有了希望,生命也算有了延续,在生活逐渐归于平淡之时,她心中的那个梦想却一直都在,尽管再没有表露了出来,尽管没有再继续坚持下去,但它从不曾消逝,它一直都在心里。或许在无数个梦中,那个在巴黎歌剧院引吭高歌的情景每次都会出现,心中还会掀起波澜,就像它在生活中真实地上演了一样。
电影《立春》的观后感相关文章:
★ 纪录片《中国抗疫志》观后感心得精选5篇
★ 八佰电影观后感总结4篇
★ 电影观后感1000字5篇
★ 八佰电影观后感800字5篇
★ 《八佰》电影观后感影评5篇
★ 看完八佰电影观后感范文
★ 釜山行电影观后感1000字
★ 八佰影片个人观后感800字5篇
★ 电影八佰观后感600字范文
★ 攀登者的电影观后感作文5篇
★ 电影《2012》观后感600字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