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缘》是一部由桑弧执导,郭凯敏 / 陈燕华 / 张闽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电影《邮缘》观后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电影《邮缘》观后感1
“你有什么兴趣爱好”
“兴趣可多了,踢足球,打康乐球,打少林拳”
“都是武的,没有安静一点的吗”
“听音乐、看电影、还有集邮”
三句两句就对上了,虽说集邮是投其所好,不过恋爱中人为了心上人也是拼了命,何况还在智力竞赛中露了脸,最后丁大森转型为牛不羊,比起杜小西文化考试作弊又跑到农村想做上门女婿这样的阿混,要好的多。
姐姐要嫁到农场去,母亲反对,这样的台词在天津小市民张大民嘴里也出现过,两部电影里当然城里姑娘嫁出去了。实际不靠谱,政策一落实,知青们都你追我赶回城里,光这个题材就够柏阿姨主持一年节目呢
陈燕华在演这部电影之前就已经出名了,我奶奶管她叫做卖大饼的,我们小辈当然叫她燕子姐姐。电台里的儿童节目,燕子姐姐讲故事是当年的热门节目。
台词里的康乐球是什么东西呢?八十年代康乐球极其风行,很有趣大多数康乐球都是室外的,四方桌面几个棋子,打法和桌球差不多,我年纪小没玩过,有时候会帮忙捡棋子。究其所以.......就是桌球的简化版。
电影《邮缘》观后感2
邮缘>对我来说是一部很有亲切感的电影,1984年我正在读小学,同学们都在集邮,我应该是1982年开始集邮的,那时候上学的书包里都放着一本集邮册,同学们课余时间互相翻阅大家的集邮册,不亦乐乎。邮票里真是另有一番天地,我们从集邮学到许多书本里学不到的东西,也增加了自己的涵养。
八十年代那时候大家手头都不宽裕,能够拿来买邮票的钱都是省吃俭用抠出来的,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更加是这样,所以现在翻看集邮册都时候,对每一套邮票的感觉都很亲切,可以说每一套邮票都来之不易,通过这样我也学会了珍惜,珍惜是一种很好的情感,不是每个人都有珍惜的感受,我们那一代人多多少少都会有。
集邮不久就知道有《邮缘》这部电影,那时候非常兴奋,看了好几遍,对电影里面的情节都非常熟悉,对于一个集邮爱好者来说,这样的一部电影实在太亲切了。不过感觉郭凯敏的集邮手法太不专业了,电影里常常看见他自己用手拿邮票。我们集邮的人都是用镊子去夹邮票的,因为手汗沾在邮票上日后会发黄,影响邮票的品相。而且每一张邮票我们都装在小透明塑料袋里,这样保护邮票的。你说看到郭凯敏那样糟蹋邮票气不气。
至于女主角陈燕华就简直是我那时候的女神了,那甜美的笑容加甜美的声音,太有亲切感了,没有一个青春期的少年可以抵挡。在《邮缘》里她经常穿着邮递员的制服,那衣服可太糟蹋了她那美丽的身段了,不过也多了一份朴实。后来还看了她的其他电影,但是没有一部比得上《邮缘》里的发挥了。再后来看见她出现在香港电视的翡翠台还是明珠台当过一段时间的新闻主播。依稀还有当年的风采。
总的来说,电影《邮缘》对我来说就是一部具有满满的亲切感的电影,无论是从内容到演员都让我感到非常温暖,怀恋那个亲切的年代。
电影《邮缘》观后感3
看这个片子是在电影频道,那阵子经常放80年代的片子,出于好奇,换频道的时候我选择了停留,母亲在一旁说,也好,看看比你年纪还大的电影也算是接受教育。笑。
郭凯敏还算熟悉的,毕竟《庐山恋》实在是名气大不过,不过第一次看他的完整片子还要算这部《邮缘》。倒是陈燕华,之前没有见过,想来也是当时走红的女演员吧,整个片子看下来,给我的感觉就一个字:嗲,也许也算是上海特色了。
整个片子透着浓浓的80年代的气息,服装,音乐,幽默,还有集邮册。这些于我本应陌生的东西却让我觉得熟悉和温暖。大团圆的结局亦可算是时代特色,圆满,向上,充满着对新生活的美好向往。不知要是让现在十几二十岁的年轻人看这样的片子会是什么感觉,大抵觉得很老土可笑吧,也难怪,出生在灯红酒绿年代的他们以80后自居只是渴望要么颓废要么“绚烂”的生活,活在80年代的年轻人(也就是比他们父母稍长些的一辈)对于他们来说也许已经与外星人无异。但,到底谁是外星人?
得空看看这些7,80年代的片子,我是很乐意的,喜欢溶在胶片里的岁月的气息,光影交错,年代流转。
电影《邮缘》观后感4
这是反映八十年代上海生活的一部轻喜剧。因电影《庐山恋》出名的郭凯敏扮演男主角,女主角则是当时上海人都认识的“燕子姐姐”一一著名少儿节目主持人陈燕华。
本片中的男主大森凭借集邮,追到了美丽大方的女主。也许是想侧面反映-的负能量,这个大森几乎是个文盲,连隔壁小学生的文化知识都比他强。通过集邮,他学到了一些常识,并且居然还在单位的知识竞赛中获得了优胜。这场比赛的题目不仅简单,而且恰好是大森刚刚从小学生那里学到的,不能不令人怀疑比赛的公正合理性。
说到集邮,确实是那个年代比较普及的业余爱好。一方面因为电子游戏之类的东西还未出来害人,另一方面则是由于邮票价格不贵,并且用过的邮票也能收藏。片中所出现的不少珍贵的邮票,如今早已翻了不晓得多少倍。可惜本片男主文化不高,也没有经商头脑。不然的话,完全可以投身于邮市,估计奋斗到今天早就身家不菲了。可惜呀可惜。
扮演男主角姐姐的是娴静文雅的张闽,出演过《城南旧事》等影片。她在本片中与男友借助邮票表达心声,非常真实质朴。那种等待着远方来信的感觉,牵肠挂肚的想念,互相琢磨对方的心思,又期待又煎熬,别有一番滋味。
邮缘的谐音是“有缘”。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就是这个“缘”字了吧。希望天下有情人都能在对的时间遇到一个对的人,彼此珍惜,不负此生的缘分。
电影《邮缘》观后感5
重新回顾了1984年上影摄制的电影《邮缘》,第一次看是在电影频道流金岁月节目(网上说是06年播出的,没想到一晃9年过去了),当时对电影中的女主角印象很深刻,尤其是女主角身穿邮递员工作服,内衬高领白毛衣,清纯可人。(昨天看时发现发型竟然和老婆初中时的发型一样,现在看起来脸型也一样,我和对象是09年认识的,不会冥冥之中就是参照女主角的标准找的吧)。
电影中最后一幕华灯初上,一对情侣走在街上,让我记忆深刻。昨天看后才知道女主角名字叫陈燕华,当年著名的燕子姐姐(燕子姐姐讲故事),中国最早的少儿节目主持人(比鞠萍姐姐还早),当年的十佳主持人,仅次赵忠祥。男主角早知道是郭凯敏,当年的国民男神,青春偶像,作品不少比如《庐山恋》。有时会很喜欢看些80年代的老电影,虽然没有现在电影的情节曲折和精彩,但能展现那个年代的生活面貌和精神状态,有属于那个年代特有的印记,电影中的人们纯真可爱, 让人对那个年代比较向往,由于-刚结束,电影中也会有对-进行批判,激励人们生活积极向上的说教。
再说回陈燕华,也因《邮缘》这部电影在当年大红大紫,照片中是电影海报和杂志封面,比如今很多所谓的女神要干净清纯,无需浓妆艳抹,最自然最真实的一面展现在观众面前,另外也拍了续集叫《女局长的男朋友》(标题党80年代就出现了啊),不如第一部好看。今天又看了陈燕华相关的视频,都是现在的一些访谈,没有当年主持节目的视频,如今伊人容颜已老,岁月留下了众多痕迹
电影《邮缘》观后感6
看这个片子是在电影频道,那阵子经常放80年代的片子,出于好奇,换频道的时候我选择了停留,母亲在一旁说,也好,看看比你年纪还大的电影也算是接受教育。笑。
郭凯敏还算熟悉的,毕竟《庐山恋》实在是名气大不过,不过第一次看他的完整片子还要算这部《邮缘》。倒是陈燕华,之前没有见过,想来也是当时走红的女演员吧,整个片子看下来,给我的感觉就一个字:嗲,也许也算是上海特色了。
整个片子透着浓浓的80年代的气息,服装,音乐,幽默,还有集邮册。这些于我本应陌生的东西却让我觉得熟悉和温暖。大团圆的结局亦可算是时代特色,圆满,向上,充满着对新生活的美好向往。不知要是让现在十几二十岁的年轻人看这样的片子会是什么感觉,大抵觉得很老土可笑吧,也难怪,出生在灯红酒绿年代的他们以80后自居只是渴望要么颓废要么“绚烂”的生活,活在80年代的年轻人(也就是比他们父母稍长些的一辈)对于他们来说也许已经与外星人无异。但,到底谁是外星人?
得空看看这些7,80年代的片子,我是很乐意的,喜欢溶在胶片里的岁月的气息,光影交错,年代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