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田地logo
地图 > 电影观后感 >

2021《彼得与狼》电影观后感

2021《彼得与狼》电影观后感

《彼得与狼》是一部“听音乐、讲故事”的交响童话音乐作品,作者是俄国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彼得与狼》电影观后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彼得与狼》电影观后感1

今天是六月一日是我们孩子快乐的日子,今天我快乐的是能跟着妈妈第一次去听交响乐。我走进杭州大剧院我心里十分激动,因为今天我要去听一次童话交响乐。杭州爱乐乐团的叔叔阿姨们送给我们最美的六一节礼物《彼得与狼》的童话交响乐,最有趣的就是能用音乐来表达故事的动物和人物的心情。

现在就让我介绍一下吧:小鸟是用长笛的声音来表达的,因为长笛能吹出快速、频繁、旋转般的旋律。鸭子是用双簧管来表达的,因为鸭子的叫声跟双簧管的声音非常相似,因此表达它的音乐是轻快活泼的跳跃性音调。由于老爷爷讲话的声音很低,并且说话和走起路来都慢吞吞的,还每天唠唠叨叨的,所以只能用巴松来表达。大灰狼是凶残可恶的,表达它的音乐是用三只圆号吹出来的。如果是猎人开枪,就得用定声鼓来表达,因为定声鼓可以拉长它的声音,跟开枪的声音非常相似。

当然忘不了我们的主人公彼得,彼得他是一个活泼勇敢的小朋友,所以我们得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来表达,也就是说要以弦乐来奏出彼得的机智形象。故事非常的精彩,描述了彼得和小鸟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在轻快的小提琴的声音中,突然发出了双簧管的声音,我心里想,可能是鸭子来了吧!真得被我猜准了,鸭子从彼得家的门封里钻了进来,在草原的池塘里游来游去,想洗个冷水澡,快活极了。这是双簧管的声音变成了单簧管,我敢肯定猫要来了,猫一进来就和小鸟玩了起来。

它们没玩一会儿,就想起了三只圆号的声音,我一看原来是大灰狼张牙舞爪,蹑手蹑脚,突然凶猛扑向了小猫和小鸟,小鸟小猫一看就马上爬到了树上,“唉,太惊险了!”小鸟惊慌地说道。大灰狼看了看小猫和小鸟到了树上,只好下了水去抓鸭子了,鸭子惊慌失措,往四处逃跑,大灰狼追着小鸭子不放,最后小鸭子被大灰狼给活吞到肚子里了。这时彼得拿出一根绳子,套住了大灰狼的头。在这时,定声鼓响起来了,声音是那么的洪亮,我激动的往后一看,太棒了!猎人来了!猎人瞄准了大灰狼准备开枪,可小彼得却大声喊道:“别开枪,别开枪!

你们把他送进动物园吧,我已经把他们抓住了!”幸运的小鸟和小猫到了陆地上,在这时老爷爷走了出来,竖起大拇指称赞小彼得。不幸运的是小鸭子可怜巴巴的在大灰狼的肚子里嘎嘎的叫着。原来,音乐可以表达出如此美妙的故事,让我知道了音乐是人类最好的语言。今天我度过了最最难忘的六一儿童节!

《彼得与狼》电影观后感2

这首作品创作于1936年,根据俄罗斯同名童话写成。它透过乐器的演奏和朗诵描述了一个十分生动的童话故事作品。透过音乐的描绘和解说词的辅助,不仅仅通俗易懂,而且能够使孩子们从故事中受到教育,同时还了解到各种动物的不同性格特征,以及各种乐器的音色和表现力。

《彼得与狼》是用交响音乐来讲一个生动的故事,不同的乐器扮演不同的主角,利用网络视频资源及课件,我让学生先看乐器图片,然后听乐器的声音,再自己总结出每种乐器所扮演的主角,让学生自己理清人物性格与音乐的关系,比如:彼得----弦乐四重奏-----勇敢坚定;小鸟----长笛----灵活轻巧等,这一环节设计一改过去"听故事--复述故事"的传统教学模式,充分结合美术学科(乐器的图片、主角的形象),让学生在各种意境中一次次地熟悉各种主角的主题音乐,循序渐进地掌握作品的主题和作品所表现的资料,为学生后面的表演做了铺垫。在这个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中,不仅仅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开发了学生的表演和创造潜能,使学生开心快乐地获得审美愉悦体验,增强了学生进一步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信心,同时也使音乐教学变得更加简单和愉悦。

《彼得与狼》电影观后感3

音乐是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音乐音响的感染力是一种强大的和原始的力量。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在欣赏活动中,是人类精神礼貌中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料,也是完成音乐艺术第三度创造的不可忽视的方面。

在昨日的一节欣赏课中,我和学生一齐欣赏了交响童话《彼得与狼》。《彼得与狼》是一首交响童话,全曲长27分钟,这么长的一个曲子要在短短四十分课堂中完成,显然是很困难的。所以我根据实际状况,把乐曲根据片断剪辑了几个短小的音乐片断,配上简单的动画形式,让学生始终持续愉悦的情绪,在兴趣激昂的状况下不知不觉的感受音乐,了解音乐,并掌握乐器的音色特点。我采用讲故事的手法,用情境导入,把各环节简单扼要的纳入到故事中去。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形象表现的不同人物,重点让学生区分出不同音色的特点。透过欣赏,让学生感受不同的乐器在节奏、音色、旋律、速度及不同的音区所表现出来的音乐形象,并能概括出各主角的形态和性格:彼得——性格勇敢、聪明、机智;小鸟——活泼、机灵;鸭子——行动摇摆、反应迟钝;猫——动作灵活、行动敏捷;爷爷——言语唠叨、行动迟缓、做事严谨;狼——性格贪婪、凶残、阴险、恐怖。

在这堂课的教案中我准备了听、说、讲、演、创作等几个环节,但实际课堂中,我没有让学生出来表演一下,也许是时间的关系,我怕时间不够,所以本来设计好的请学生到前面把猫、小鸟、狼、爷爷等主角的表演跳过了,之后想想很是遗憾,其实简单的表演更能增加学生对乐器音色的掌握,了解每样乐器所表现出的人物性格特点,这是我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另外还要让学生说一下,假如把表演主角的乐器换其他的乐器来演奏,会有什么效果呢?这能够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自己进行想象,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用心性,拓展学生的思路和创新意识。

《彼得与狼》电影观后感4

《彼得与狼》是一首交响童话,它透过乐器的演奏和朗诵描述了一个十分生动的童话故事作品。整堂课都在“说故事、听故事、演故事”的过程中进行。故事层层深入,学生在不断设疑、不断解疑中兴趣盎然,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主动地去表现故事,从而到达主动聆听的效果。

有层次地安排聆听。整堂课安排三次彼得主题的“凯旋进行曲”的聆听,第一次在课堂的开始,以律动的形式出现,学生仅从音乐本身入手,其聆听是知觉聆听;第二次在了解故事梗概后,让学生带着情绪聆听,引发学生的情感聆听;第三次在领悟了乐曲所表达的真谛后,学生带着对音乐的感悟与共鸣对此进行理智欣赏。

抓住细节、以小见大。如抓住小鸟与鸭子的冲突时,从长笛与双簧管的旋律交织入手,举一反三,让学生理解在音乐表现时的各种手段。鼓励学生在以后的欣赏中,用心发现其中的表现因素。

将情感教育渗进音乐活动中。在讲故事、演故事的活动过程中,带入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主观情感因素,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倾向。如在听故事、说故事环节中,教师设疑,学生想像情景,并带着主观情绪体会音乐形象的发展,在不知不觉中感悟“真善美”。

将交响音乐当成我们的朋友。很多人包括很多音乐教师,总感觉交响乐是“古典的、严肃的”音乐,会有敬而远之的感觉。如果我们就把交响乐当作是游戏音乐、我们身边最平常的朋友,然后自然而然地把它带进学生的音乐生活中,我想更会引起学生自然的、亲切地感觉,从而把交响音乐留在身边,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领悟其深刻的好处与唯美的表现力。就像《彼得与狼》的欣赏,让学生了解这是交响童话,然后让学生在“玩”中喜爱它,抛砖引玉,也会关注其他优秀的有价值的音乐。

由上这一课我想到了:

1、通俗流行音乐正因为如此受到学生(在小学阶段尤其是高段学生)的青睐,正是由于其多渠道的流传、易于传唱的旋律及通俗明了的主题,刚巧贴合十二、三岁的学生渐渐成熟的心智和日益加强的情感表现需求的需要。

2、古典音乐、轻音乐、优秀的民族音乐以及一些有价值的通俗音乐因为种种原因传输不到学生的生活空间里,或者说传输到学生面前时,他们不习惯去听。

3、学生是丰富多彩的,只有老师想不到,没有学生做不到。所以,新的时期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教师对艺术音乐作品如数家珍,那么不知不觉地就会把这些信息传送到学生面前,学生在这种熏陶中,也就逐渐习惯了这种艺术,从而也会去关注身边的艺术音乐。

《彼得与狼》电影观后感5

普罗科菲耶夫的《彼得与狼》是一部仅30分钟不到的交响乐童话短剧。不久前淘碟时偶遇此碟,木偶风格的人物让我一看之下爱不释手。这个故事,很早之前就有所耳闻,只是一直不曾看过。说来惭愧,还将它与《狼来了》的故事混淆过。

全剧没有对话,只有音乐和声响。音乐剧的好处就是,没有对白,反而留给人更大的想象空间。让人们通过声音和画面,用心去感受。剧中的人物是以木偶形式来表现的,不似3D动画来得流畅,可细部的处理却很精确,象是眼神和面部表情,以及人物的细小动作,形成了很独特的风格。

故事发生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呼啸的寒风猎猎作响。彼得的爷爷站在高墙上举着猎枪警惕地张望。彼得是个孤僻的孩子,只有一只鸭子是他的玩伴。他渴望着木门外的自由天地。爷爷却不准他出去,因为山上有狼。可在彼得的眼里,木门外是一片明媚的阳光。沮丧的彼得,缓慢地迈着步子走进城。在城里,他没法融入其他孩子的群体,还被卫兵恶意的欺负。

看开头,以为它是一个沉闷而冗长的故事,谁知并不是如此。前段有些阴郁的气氛,在彼得推开木门的一刹那转变了。轻松欢快的音乐响起,象征着彼得好不容易得到自由的愉悦心情。彼得和小鸭在冰面上笨拙地滑行,被气球绳捆住的小鸟努力地想要飞高,小鸟的身后猫咪准备扑捉眼前的猎物。音乐随着剧中人物的动作和心情变化着,富有节奏和趣味,不会让人觉得乏味,反而很生动。

爷爷醒来将彼得拉回了木门,轻松的音乐戛然而止。被关在家里的彼得从木门的缺口看到狼吃掉了小鸭。这部剧对于眼神的处理真的很棒,尤其是这里。彼得蹲下身抱紧双臂,眼角沁出泪水,可没多久,他站了起来,从缺口处直视着狼。那眼神充满了恨意,甚至有让人不寒而栗之感。

彼得决意为小鸭报仇,在城里被欺负的彼得弱小胆怯,可此时他却如此勇敢,在小鸟的帮助下机智地捕捉了狼。

旧版的结局只到彼得这里就结束了,而新版的结局却做了改编。

彼得和爷爷来到城里,彼得却放走了狼。我大呼“为什么?”可静下心来细想,却又明白了。

在水塘边,狼捉小猫,小猫爬上了树,狼转而吃了较易捕捉的小鸭。而猫一旦没了自身危险,便又虎视眈眈树上的小鸟。彼得看到马戏团的海报上被人们奴役的动物,看到肉店中挂着的动物肉,又看到守卫恶意地用枪指着笼中的狼。这样的情形,正如当初被守卫欺负的自己。

猫捉小鸟,狼吃小鸭,这是生物法则。而人欺负人呢?动物为了生存,而人却并不只是为了满足生存的需要,只是为了娱乐便恶意的对待别人,这是人性的恶。

所以,彼得放走了狼。

这样的结局,并不是给孩子看的,而是给成人看的。

这样的结局,也真的是需要人们好好思考。

本文的网址是http://www.juzitiandi.com/zx16309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