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鸟朝凤》这部电影用四个字来形容,就是:不合时宜。整部片子和它的主演陶泽如一样,散发着“我很诚恳我很用力但是我很过时”的气息。用有情怀的话语来说,叫做这已经不是属于他们的时代了;说得更残酷一些,就是他们都太不时尚太落伍了。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百鸟朝凤影片高中生的观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百鸟朝凤影片高中生的观后感范文(1)
上周六去看了电影《百鸟朝凤》。
那天下着雨,看完电影之后觉得下雨的气氛很契合电影的主题。有些许失落,但无可奈何。关于电影讲的什么已经无须赘述了。我想说的是一个一百多年以来绕不开的一个话题:中国文化在面对西方文化强势冲击后该何去何从?我想,这也是这部电影所要表达的最深层次的内涵吧。
中国文化几千年来一直统治者中国大地,正如唢呐以前在无双镇有着绝对的统治权威。在各种仪式中,人们对唢呐匠毕恭毕敬,要行拜师礼,唢呐匠要坐在太师椅上,底下黑压压跪倒一片,我认为这象征了中国文化在传统中的绝对统治地位。唢呐匠有四台,有八台,最高的就是百鸟朝凤。不同的人所享受的规格不同,根据的就是事主的德行。这也是中国文化的内核“礼”的反映。“礼”是准则,是秩序,是有等级的。中国文化重德行,德行不高的人,哪怕再有钱有势,不配享有“百鸟朝凤”。这两点集中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特点。
但世道变了,人心不古,无双镇来了西洋音乐,裹挟着电子、娱乐、性感等耀眼因素,西洋音乐来势汹汹。人们不由自主的被吸引过去,感到新鲜,为之喝彩鼓掌。老祖宗的东西眼看着就要保不住了,唢呐匠报之以更猛烈的吹奏,发出声嘶力竭的呐喊,但无济于事,人们反而嫌其吵闹,引来了小镇青年的群殴。更可甚者,与之前崇高的地位相比,唢呐匠已经沦落成街头卖艺人,靠别人的接济过活。死守着唢呐还有什么用?能赚钱吗?能养家吗?现在谁还听这些东西?焦师傅临终遗言:无双镇不能没有唢呐!又说,自己死后吹四台就足够了,但可悲的是,最后在自己坟前竟然连四个人都凑不齐了!只有徒弟一人在悲凉地吹着曲高和寡的百鸟朝凤......
西洋音乐对无双镇唢呐的冲击是毁灭性的,正如西方文化一来,中国文化节节败退,几乎不能自保。这真是“两千年一来未有之变局”。中国文化将何去何从?中国文化会复兴吗?电影《百鸟朝凤》没有给出最后的答案。但影片中的最后一个镜头,焦师傅迈着坚毅的步伐走去,我想电影导演是有这个信心的,我们,做为中国人,也要有这个信心!
百鸟朝凤影片高中生的观后感范文(2)
"历史就是这么残酷,时代,是它最锋利,有效的一把刀!每个人要试图让时代改变自己,当时代把你的一切摧毁,不要奇怪,不要为之而愤怒,绝望。"
今天,我和我的朋友一起去看了一部电影——《百鸟朝凤》,它是一部艺术片的片名,也是一个唢呐乐曲的名字,而这个故事,就是和唢呐有关的。
唢呐,我相信这个词现在很多人已经不知道了。有些人听说过,但是不知道它是什么。这个电影讲述了一个艺术的流行和衰落,一个艺术家坚守艺术直到死亡,新一代人放弃自己原坚持的艺术,信念的故事。
我觉得这个片子之所以是艺术片,不是因为它好看,而是因为这个片子很值得让人思考。它的每一个细节,都讲述了道理,还让人产生联想,更深一个层次的思考——"联想思考",每一个片段都是这样。
游天明的爸爸很想学唢呐,可是,他小时候没人收他。游天明和他爸爸去拜焦三爷为师学唢呐的时候,焦三爷让他用一根芦苇管把一瓢水吸上,他吸不上,他爸爸说游天明肺活量很足,就要他大叫,以让焦三爷收下他这个徒弟,游天明的爸爸看他不叫,就抡起水瓢,打了他一顿,边打边喊:"叫呀!"大家可能会想,他爸爸不应该这样,逼着他学唢呐,逼着他大叫。但是我觉得他爸爸是为了他好,当时吹唢呐的人很有社会地位,也很赚钱(在乡下),再严格的评判也还是强迫他接受自己的观点而已。
每个爸爸有时候总会有那么一点点认为自己说的,做的都是有道理的,都会有一点强迫孩子选择自己为他选择的一条道路,可这个片段可不止说明了这一点点东西。
这个片段还体现出了学习一门艺术的困难,警示着我们要保护快灭绝的艺术,世世代代的艺术家呕心沥血把它们传承下,不能辜负他们的心血。但现实却表明,时代辜负了他们的心血,因为时代在不停的进步,永无止境。这个片段也从侧面说明了当时艺术家的德高望重,别人对他是毕恭毕敬,就算他没有权利,没有钱,要不然为什么叫"拜师",从这个"拜"字里面就可以读出。还有为什么他爸爸要想尽办法不惜打自己儿子让老师收下他,不可能让你说收你就收你的。这就是艺术家的本领带的地位。
这就是我所看到的一个片段悟出的东西,也许比读一个成语懂得东西还多吧!
我觉得看艺术片光看它的故事不行,看它所讲的道理也还不够,要把片段从几个角度分成几部分,在往下细分,你所想到的东西也许导演都不会想到他拍这个片段还有这一层意思,这就是我所说的"联想思考"
这部电影很好看,它不光让人们产生了思考,它还感人肺腑。导演的拍摄手法很巧妙,通过焦三爷的外冷内热的性格让人们体会到了一个老人强硬的外表底下一个不一样的面貌——一个无奈,可怜的老匠人。
什么带了这些,艺术的衰老,老艺术家的无奈?
——时代。
时代在演变,人们在变化,当时有一些人没有自己的观念,别人喜欢什么,自己就喜欢什么,说难听一点,就是墙头草,两边倒嘛。最开始,一些人喜欢这个东西,慢慢的,一些有名气的人也喜欢了这个东西,然后,喜欢这个东西的潮流就像传染病一样展开了。其实,有一大部分人他们根本就不喜欢这个东西,只不过别人喜欢了,他一看,竟然他们都喜欢,那我也就喜欢吧!就是因为这一些人,中国的传统化才会衰败。不过,这也是必然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人反而促进了中国化的发展。如果每一个人都像焦三爷一样要守护古老的传统的.话,我们有可能还存活在原始时代,要么,就被灭国了。是创新推动了时代,而唢呐,也是那个时代的创新。
为什么那些快要灭绝的艺术的艺术家认为大家很应该守护自己的艺术?把他们的思想挖掘到深处,有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觉得如果放弃古老的艺术很不道德。像我前面说的,怕辜负了老艺术家的艰苦。我现在试着从我自己的角度评判一下在道德上他们对不对。
为什么现在不是满大街都是骗子?因为骗人是不对的。为什么骗人是不对的?因为骗人违反了道德。你的脑海里是不是马上就会浮现这个答案?但今天,我要把这个问题更深入的去理解一下。道德是什么?道德只是一个被普遍化的观点,大家都认同它,道德是老祖先总结下他们认为对的东西。形成大众的共识。这么说那些艺术家做的决策是完全对的咯,其实,不对也不错。如果光是你古老乐器霸占了所有的地方,新的东西不就没饭吃了吗?有时候道德是冲突的,就不能完全按照道德办事啦。所以,由此我可以得到一个结论:那些没有主见的人,反而是推动时代快速发展的人。一个人发明了一个东西或一门宗教,一种思想……正是因为有这些人,才使得一个人的发明,创造被普及在大众的范围。两个力量均衡,时代的进度才会提高。
借用我最喜欢的知识脱口秀主持人罗振宇的一句话:"我读名人传记,不是为了能从他们身上学点什么,学不到的,时代在变化。读名人传记是了解那个时代最快的方式。""看艺术电影不是为了好看,它不大好看,但看看艺术电影是了解一个时代的一方面的最透彻的方式!"这就是为什么我喜欢这部电影。
百鸟朝凤影片高中生的观后感范文(3)
由中国第四代导演吴天明执导的绝唱之作《百鸟朝凤》,已经于2016年五月份正式上映了。如今,虽然已经离电影的首映过去了一个月有多。但是,电影给予我们观众的深刻意义,却是久久难以忘怀的。
尤其是作品当中,所传达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坚守精神,更是值得我们广大中华儿女们去深思、学习并且发扬的。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个电影。从更为深远的意义上看,它更是一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关于文化的坚守,是一份多么任重而道远的事情。
文艺传承重在品德
电影当中的焦三爷,俨然是一位将传统民族文化唢呐发扬光大的艺匠。他有着匠心独运的技艺,而更为重要的是,他更有着希望传统文化传承下去的决心和毅力。
他挑选传承人的时候,是非常严格的。在游天鸣成为名曲百鸟朝凤的传人之前,焦三爷就进行过严格的挑选和考察。而天鸣的品质品德,恰恰成为了他可以成为传人的关键要点。
技艺传承更多时候,是艺德和艺品的传承。在焦三爷的多种考验之下,天鸣成为了传统文化唢呐传承的传人。
文艺坚守重在刻苦
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坚守,离不开刻苦学习和努力钻研的毅力,更离不开学艺者那份不折不扣的苦功。任何文艺文化的坚守,都是一个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过程。正如那句话所说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任何技艺传承与坚守,都离不开这种精神。
天鸣之所以可以坚守传统文化与文艺,恰恰是因为他那份肯下苦功懂得坚持和刻苦的精神。在焦三爷考验并选择天鸣的品质的同时,他那份刻苦和用功更是三爷考察的元素之一。
也正因为这样,他才可以排除万难,克服困难,将那份传统文化的技艺坚守下来。
文艺发扬重在真诚
传统文化在现今的社会,受到了种种的西方文化的冲击。很多新潮、时髦的文化元素,正冲击着民族文化的传统技艺。
很多人都因为功利而放弃了对传统文化技艺的继承与发扬,包括游家班在内许多唢呐文化弟子。因为金钱、财富的追求,而放弃了对唢呐文化的发扬光大。
很多人因为钱财而拜倒在西方文化的石榴裙下,赶时髦、追求功利、醉心名利钱财。很多人退缩了,很多人迷失了。可是,游天鸣没有辜负焦三爷,也没有辜负传统技艺的传人。他 继承着三爷的心愿,坚守、传承和发扬那份唢呐文化和技艺。
在电影结束的时候,我们似乎看到了民族文化技艺的传承与发扬光大的希望。尽管金钱、名利、财富、时髦等不断充斥着民族文艺的时候,依然会有很多人、很多中华儿女们,为传统技艺的继承和发扬光大而努力着、刻苦着、继承坚守与发扬着。
而我们,当以德艺双馨的方向,去发扬民族文艺的传统精髓!正如那曲饱含深意的“百鸟朝凤”般,悠扬而深远!
百鸟朝凤影片高中生的观后感范文(4)
“凤凰已逝,但百鸟皆鸣”,返璞归真的感人故事,凝重厚实的影视风格,色彩浓郁的传统民俗特色,悲天悯人的哀婉乐曲,让这部《百鸟朝凤》——大导演吴天明的遗作呈现了经典。
影片中的故事发生在八百里秦川上的无双镇,老一辈的唢呐师父焦三传艺给徒弟游天鸣,希望他将这门民间手艺世世代代传承下去,但在现代化大潮的裹挟下时代风尚发生转向,唢呐班子无以为继、四散衰败。 时常100分钟的电影,随着情节的发展,我的内心一次次震撼。师父焦三爷说“唢呐是个匠活”,吹唢呐人自称唢呐匠,而不是唢呐艺人,正是匠人精神的骨与魂。
传统行当有它的伦理和规矩,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德行高于技艺。表面看起来严肃古板,一身傲气,实则是一位热血、善良、重情重义的唢呐师父焦三,在挑选唢呐徒弟的过程中,尽显其苛刻,一开始天鸣差点因为天赋不够被拒之门外,学徒过程中吹奏的悟性也不如师弟蓝玉,最后却从师父手里接过整个唢呐班,就是因为品行纯良。天鸣问师父你为什么会收下我,师父说:“是因为你父亲摔倒时,你眼里流下的一滴泪。”我想也是因为他的善良和热情,因为他的勤奋和执着,用芦苇秆吸水练功,哪怕是风吹雨打,并不间歇;因为他的不那么精明,因为他在大火中帮师弟抢出了师弟的唢呐而牺牲了自己那把碰都不让别人碰的唢呐。毕竟唢呐班的接班人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天赋秉异技艺高超的演奏者,更需要一个坚韧隐忍赤胆忠心的传承人。匠人精神大概正是这样一种心无旁骛的风骨,一种一生悬命的魂髓。
我们一边心疼传统文化的消失殆尽,一边又鄙夷固执老派的匠人精神,一生只专注一件事不要说常常养不活自己,就连最起码的基本尊重也得不到。管乐没有错,靡靡之音没有错,甚至管乐取代唢呐也没有错,潮流就是这样汹涌,时代就是这样更迭,但我们是否可以给传统文化和匠人精神一点时间和空间,不要让祖宗留下的好东西都断了根绝了后。大浪淘沙,形式可能消失,但精神终将不朽。
我感动,为这部《百鸟朝凤》,我期待,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我虔诚的期望,自己甚至更多人都能记住自己的初心,坚守自己的追求和信仰,用平凡的、普通的行动,用最真实的心灵写照,去捍卫我们的心灵。
百鸟朝凤影片高中生的观后感范文(5)
故事讲述的是一对“唢呐匠”师徒的成长过程,展示了传统艺术形式在新老两代间传承与接棒这份担当所需要的心性和精神,又聚焦了这门手艺在时代变革中的落没困境。
电影中突出展示中华文明中唢呐的传承,一年又一年水草丰茂,一代又一代唢呐情长,每一只都有一个美好的故事。大火中抢出唢呐,不仅仅是手艺人的工具更是他们的生命。
片中对焦三爷在一次酒后尽情豪放的吹的那一嗓子和村长追悼会上喇叭口流出的鲜血等细节刻画的诸多段落里,都演绎了时光的流逝之中人们对传统文化从尊敬崇尚到轻视鄙夷的转变。
早期焦三爷的焦家班走到哪里都被人尊重,吹奏百鸟朝凤更是难得一听。到后来,故事的主人翁游天鸣接过焦老爷子的衣钵,游家班被洋乐器取代,越来越不被人尊重,最终使得团队离散,唢呐在时代变革中消亡。对比焦老爷子他用言行和生命来维护和传承唢呐这门匠活,无不扼腕叹息。
世易时移,非人力可为。虽然这种取代是社会进步不可抗力之下的必然,但一种文化的衰落总让人多少觉得不安。在我看来这个故事是一个悲剧,传统技艺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失传的独门绝活成为历史。
百鸟朝凤,用唢呐的形式来展示各种鸟儿的叫声,是多么美妙的人与大自然的结合,如此精湛的技艺逐渐失传。当下流行的钢琴、小提琴、吉他等逐渐取代了中华传统的乐器唢呐、二胡、琵琶等是世事更迭、传统受害的最真实体现。这样的故事仍旧在每一天的现实社会中频繁的上演。
深究其为什么?屈辱的中华近代史让我们失去了宏伟的建筑、精湛的传统技艺和大量文化艺术瑰宝,但最近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拜金主义也让我们失去了中华文明的匠人之心。
如何让我们中华文明再放光芒,电影也给了答案。尊重传统技艺者,让他们不断得到社会的正反馈,让从事艺术的匠人得到足够的价值体现。
如今我国正处于向高质量挺进的阶段,那些优秀的传统艺术结晶,它们是华夏民族的文化精髓,是不可或缺的。如果切断了根,那怎能抵抗外来肆虐的风暴!希望这种“吹到骨头缝里的唢呐声”能唤起我们对精湛技艺的不断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