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田地logo
地图 > 电影观后感 >

天堂的孩子电影观后感1000字

天堂的孩子电影观后感1000字

《天堂的孩子》又译名《小鞋子》,它讲述的是“小阿里取回为妹妹修理的小鞋子时,不慎把这双妹妹仅有的鞋子丢失了后发生的故事。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天堂的孩子电影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天堂的孩子电影观后感1

这天我和母亲一齐观看了《天堂的孩子》这部电影,影片中讲述了小阿里为给妹妹寻求一双小鞋子的感人故事。

阿里他们家很贫穷,连买鞋子的钱也没有。妹妹的鞋子破了拿去鞋店修补了,这一天阿里取过妹妹被补好的鞋后又去买马铃薯,在买马铃薯的时候,一个收破烂的人没看见黑兜兜里装的是一双小鞋子,以为是垃圾把它拿走了。阿里买过马铃薯后发现妹妹的鞋子不见了,着急的找来找去,但还是没找到,阿里失望急了。回家后,阿里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妹妹,阿里和妹妹决定轮流穿哥哥阿里的球鞋。他们两个就一向这样换穿着鞋跑着接力赛。为了挣钱,阿里和父亲去当园丁,最后也没有成功。小阿里决定去参加学校的长跑比赛,正因第三名有一双球鞋。比赛开始了,阿里用尽力气跑啊跑,不留意摔了一跤,但一想到妹妹丢失的小鞋子,就鼓起勇气继续向前跑,最后得了第一名。阿里的鞋底也磨破了,脚也磨出了泡但还是没有得到一双鞋子。但是,影片的最后在回家的路上父亲给阿里和妹妹都买了一双新鞋子。

这部电影让我明白了不论我们是富或穷,只要一家人在一齐过得开心快乐,就是真正的幸福。阿里和妹妹莎拉都是个懂事的孩子,他们虽然生活在贫困的家庭里,但他们一家人相亲相爱的生活在一齐就是幸福的。这是我看这部电影最大的收获,以后我也必须和我的弟弟好好相处,照顾好弟弟,保护比我更弱小的,做一个和阿里一样懂事的小孩子!

天堂的孩子电影观后感2

《天堂的孩子》是一部来自伊朗的影片,它荣获过1999年蒙特利尔电影节最佳影片、20_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并在多伦多、香港、伦敦、纽约等18个国际电影节上荣获11项大奖。《时代》杂志年度十大影片,创下了美国放映伊朗电影的票房纪录—100万美元。这部影片我看过两遍,一次是在上高中的时候,第二次是在大学里,同样的,都是在语文课堂上看了这部影片。第一次看这部片子时,我泪眼朦胧,而当我第二次看它的时候,虽然已经知道了剧情和结局,却还是忍不住去回顾那些曾今让我热泪盈眶的点点滴滴。

小主人公阿里的生活平淡,平凡,还很贫穷。要不是他不小心在买菜的时候,丢失了妹妹萨苏刚补好的鞋子,他的生活也许会继续平静、安宁地继续下去。整个故事围绕着一双鞋展开。从丢失妹妹萨苏的鞋子,到哥哥妹妹共用一双鞋,再到寻找萨苏的鞋子,两人放弃拿回鞋子,最后通过家人的努力,获得新的鞋子。简单的故事结构,通篇贯穿着孩子幼稚的执着,却闪现出了无与伦比的人性的光辉。妹妹执着于她的那双漂亮的玫红色小皮鞋,在鞋子丢失之后也不忘记寻找。而当她看到同学校有人穿着她的鞋子的时候,尾随那个女孩,找到了他的家。随后,当她在哥哥的陪同下,想去要回她的鞋子的时候,兄妹俩却意外地发现那个女孩的爸爸是一个盲人。最后俩人默默地回家了。失而复得又得而复失,巨大的喜悦和最后的无语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却更加凸显了人性的光辉。兄妹俩是那样的善良,以至于在看到了别人的不幸后,放弃了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而就在这个时候,我不禁在想,在一个父亲收入微薄,母亲患病,缠绵病榻,家里有着三个孩子的家庭里,是一种什么样的信念或信仰在支持着阿里和萨苏,让他们在贫瘠的土地上,依旧像盛开的善良之花,灼灼其华,欣欣向荣。

这部来自伊朗的影片,不像好莱坞的豪华大片,拥有华丽的特效制作和强大的明星阵容,却运用了简单的叙事手法,和平实的拍摄技巧,组合成了一个纯真澄澈的世界。孩子眼中纯真的世界,让我看了之后又有些惭愧。一个简单的愿望,对于阿里和妹妹来说,就是要为之奋斗的所有。而对于我来说,由于拥有的太多,所以根本不会坚定自己所想,反而麻木地度过一天又一天。但要是让我生活在那片贫瘠的土地上,也不知道会是怎样的光景。阿里的世界离我很远很远,亦不知道要是邀请他来住上一住,他会不会愿意。

在影片的最后,阿里跑完了马拉松,却与奖励球鞋失之交臂。当她回到家以后,也只有同妹妹一起闷闷不乐。但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孩子们的父亲正带着两双鞋子,走在回家的路上。是啊,虽然经过了几多曲折,但孩子们纯真的愿望还是达成了。

天堂的孩子电影观后感3

一向不喜爱看这类反映社会底层类似悲惨世界的电影,在我的影响中,这种电影的基调只有灰暗,对贫穷的抱怨和心灵的扭曲,因此,我喜爱好莱坞的那些动作,科幻,冒险之类的电影,深深的沉迷于华丽的视觉冲击,这是其他类型的电影所无法超越的。看完《小鞋子》后,我发现,原来,并不是所有反映贫穷生活的电影都是灰暗的。这部电影用最简单的语言,最真实的画面,触动了每个人心中最柔软的部分,给人以人性的反思。这是好莱坞令人炫目的特技,耀眼的明星所无法比拟的。

相比“小鞋子”而言,我更喜爱这部电影另一个名字——“天堂的孩子”(ChildrenofHeaven),这个名字似乎更能表现洋溢在影片中温暖和感动。

阿里取回为妹妹修理的小鞋子时,不慎把这双妹妹仅有的鞋子丢失了,贫穷的家境,生病的母亲,嗷嗷待哺的小妹妹,这对小兄妹的眼中过早地出现了对生活的无奈。只有9岁的阿里在丢失了鞋之后,清醒的告诉妹妹:“我不是怕挨打,只是父亲要到月底才有钱,此刻买鞋只能去借,你要懂事点。”妹妹只能难过地低下头。于是两人瞒着父母达成协议,共用一双鞋。于是一双破旧的球鞋每一天在两兄妹的脚上轮流交换着。为了安慰妹妹,阿里送她新的铅笔和圆珠笔,看到妹妹欣喜的笑容,阿里也真心的笑了。看到这儿,我顿时觉得他们眼里散发出的光芒让全世界都失色了。小小的阿里对妹妹的关心,对家庭的关心,对于一个9岁的小孩子似乎来的不可思议,回想我9岁的时候,生活好像还充满着幻想,被一大群人宠爱着,玩具多得房间里放不下,只有像阿里这样家庭出身的孩子才会早早得体会到生活的艰辛,早早得为家里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们从整部影片中看到的,只是一些善良的人在做着善良的事,这些事在平常只是一些很容易让人忽略的生活细节。但就是这些“生活细节”表现出贫困区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家人朋友的关怀,让人不得不感动。

有一个场景让我记忆犹新,阿里和莎拉在天井边一齐洗鞋子,一齐吹肥皂泡玩,五颜六色的泡泡好像是孩子们编织的美丽的梦。阿里之后跟随父亲去富人区打工,那个住在豪宅里的孩子热切地叫着阿里,想找他一齐玩。看着富人孩子和阿里荡秋千,父亲在一旁给花施肥,这样的画面让我突然想到一句话:豪宅,天堂一样花园,成堆的玩具,上等的衣物,都比不上跟同伴一齐爽朗的开怀大笑,和一家人聚在一齐时的天伦之乐。这样想,我就觉得,阿里看似贫穷,其实他很富有,正因他能够跟妹妹在阳光下放肆的笑,跟亲人挤在同一间屋子里,共同构成一个家,相比较那个看似富有实际贫穷的孩子,他才是真正生活在天堂里的那个。

还有一些场景都让人印象深刻。土豆店老板看到阿里在打翻了他的货物筐子后,并没有责打阿里或者让他把东西都收拾好,只是把他骂走而已;虽然父亲脾气火爆,但他仍然尽心尽责得履行一个作为一家之主的职责,赚钱养家;阿里一家人都不贪图别人的东西,即使面前放着一大袋糖,但他们不拿,“正因这是清真寺的东西,他们坚信我才交给我保管”,即使在祭祀时负责看管大家的鞋子,但他们从不拿走一双,正因这是别人的东西;莎拉看到自己的鞋子穿在别的小女孩脚上时,想要跟哥哥一齐把鞋子要回来,但看到小姑娘的盲人父亲时,跟哥哥对视一眼,一齐转身走了,正因他们认为别人比自己更需要这双鞋;那个小女孩在捡到莎拉一不留意丢掉的笔时,尽管爱不释手,但仍然将笔还给了莎拉,两人也因此成为好朋友;路边的好心人替莎拉追回掉在河里的鞋子……跟这些场景构成鲜明比较的是在富人区时,尽管四周是成片的绿荫和华丽的豪宅,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唯一工具只有冷冰冰的对讲机。其实,在此刻的社会,尤其是繁华的城市里,人情的温暖早已在钢筋水泥的高楼中消逝,在一幢小高楼中住了好几年而不知道邻居是谁的现象比比皆是,人文关怀更是被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来娱乐大众而已。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永远都带着功利性,这样纯真的情感早就不存在了。对生活失望的人越来越多,自杀率不断升高,正因他们心中已无所爱,相比这些虽然贫困但始终对生活满怀期望的社会底层人民,那些轻生的人很可怜很可悲。

回到影片中,阿里看到长跑比赛的海报之后,苦苦哀求老师准许他参赛,正因第三名会得到一双球鞋。看着那双大大的充满泪水的眼睛,是谁也拒绝不了的吧。在比赛中,阿里奔跑着,他的眼前晃动着妹妹放学后奔回来与他换鞋以及他换好鞋后奔向学校的脚步,他要取胜,他要获得那双鞋子,他在奔跑,在极度疲劳中奔跑,之后他跌倒了,为了胜利,他又不顾一切地爬起跑向终点并在混乱中“不幸”得了冠军。当所有人都在为这位小冠军喝彩时,阿里看着那双崭新的球鞋,难过地哭了,别人当他是喜极而泣,谁知道,这个小男孩抽泣的悲伤是他心中的期望的破灭。看到这儿,我突然觉得很难过,心里堵得想用眼泪来释放,曾几何时我以为自己已经遗忘了这样的感觉,不是正因什么所谓的精神什么所谓的浮夸的感动。仅仅是他那份纯真的坚持,就为了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心中的期望,不管怎样样就算累趴下也要坚持的向它靠近。这份坚持,难道只有在孩提时才那么强烈那么无畏那么不可抗拒吗?慢慢长大的我们却在长大中迷失了我们最就应坚持的东西!

阿里不安地回到家后,应对妹妹信任和期盼的眼神,他低下了头,妹妹失望地离开,剩下阿里独自一人舔舐着悲伤。鞋子已经磨破了,小脚上也长满了水泡,阿里忍着剧痛,默默地脱下鞋袜,将脚浸在水中。留给阿里的最后一个场景是,在晕蓝的池水里的一双小脚,一群金黄的金鱼游到了周围,在徘徊,在嬉戏,在灵动的摇摆着精致的身躯。

影片的最后,他们父亲的车后座有一红一白两双新鞋子,被压在蔬菜的下方,暗示着,他们的生活仍在继续,或者还会更好。

天堂的孩子电影观后感4

哥哥阿里在放学途中取回妹妹萨拉拿去修的鞋子,不慎丢失,而这双鞋却是妹妹唯一的一双,为了免于父亲的责罚,阿里央求妹妹不要将自己告发,并说服妹妹穿着自己也破烂不堪的球鞋去上学。兄妹俩的上学时间不同,妹妹下课时刚好是哥哥上课的时间,于是他们约定每天在一条巷子里换好鞋,然后各自回家或者去学校。

阿里为了不迟到,每天都拼命奔跑,结果还是经常迟到被教育主任抓住并要被开除,幸而平时学习刻苦,数学老师为其求情才没有被开除。但妹妹还是觉得穿他的鞋上学不方便,有一次在奔跑途中掉进水沟里,要将此事告诉父亲,这是阿里才告诉妹妹,如果告诉了父亲,父亲不仅要责罚他,重要的是父亲还要借钱给妹妹买新鞋子,而他不想因此增加父亲的负担。

父亲通过朋友的消息想去城里给别人整理院子赚些补贴,阿里为了能帮父亲多赚些钱也跟着父亲进了城,并通过自己的智慧帮父亲找到了第一份活儿。

学校里通知有联校的越野赛,奖品十分丰厚,阿里看到第三名的奖品有一双运动鞋,于是为了妹妹,他决定参加比赛。到了比赛那天,他就抱着得第三名的念头一直坚持了下来,却不想快到终点时,始终在第三的他被另一个男生故意绊倒,落后了几个名次,挣扎起来后他也顾不上什么只管拼劲全力冲向了终点,最终超越了所有的男生。当体育老师跑过来扶起瘫在地上的他时,他问自己是不是得了第三名。当得知自己是第一名时,他无奈地低头不语,伤心地哭了起来。影片最后是父亲在集市采购的镜头,父亲的自行车后座上明显放着一双女童鞋......

这就是整部影片的情节,电影的主要镜头集中在两兄妹身上,尤其是阿里的心理,展示了在贫困家庭生长的孩子,除了儿童具有的天真善良的本质之外,更多了一层对贫困生活的安然,对父母的理解的早熟的心理。即使物质上贫困,他们的内心却富有,他们的童年在物质缺失的同时,更多的是心理上的丰满和充实。

这就是天堂的孩子,从来不因物质的缺失而少了童年特有的真纯与欢乐。

天堂的孩子电影观后感5

很久前就听过这部影片的另一个名字,朴实又简单——《小鞋子》;看过这部影片的那张别致的海报,湛蓝的天空,漂游的金鱼,手拉手的两个孩子的背影。让我想起了一个词:简约主义。对,简单的,脉脉的,但可能是直指人心的感动。再没有看之前,这部影片给我了这样的第一印象。

之前很少接触伊朗的电影,换句话说习惯了好莱坞的光影斑驳的我,似乎对这种“草根文化”有点淡然了。但是,“天堂里的孩子们”拯救了我的默然,呼唤出了隐藏在我心底很长时间的那份性灵。

一双已经破的不堪入目的粉红色的小鞋子,在一双粗糙的手中,一针一线的缝补着。开头的这一系列动作干净利落却给人以压迫的冗长。当鞋匠把缝好的鞋子递给那个叫阿里的小男孩后,我知道了原委:他替妹妹来补那双破旧的已经补过不知道多少次的小鞋子,原因,显而易见:贫困的家庭,生病的母亲,只有父亲的微薄的工资支撑着这个看似破败的家庭。当导演把这些情节都娓娓道来的时候,我的心头涌上了一丝担心,看过太多这样的情节,这样雷同的故事,并不是我缺乏同情。只是这样普通的故事,稍微脱轨便会落入俗套,陷入单纯赚人眼泪的表象漩涡,直到让人麻木。

但是,接下来的发生的事情,让我完全打消了顾虑。不,应该说让我完全陷入了故事当中,没有一点闲暇去考虑别的事情。

阿里在帮大人买菜的时候不小心弄丢了那双鞋。他妹妹唯一的鞋子,被捡垃圾的人“收入囊中”。他不敢告诉爸爸,开始我以为是害怕挨打,他也是这样告诫妹妹的:千万不能告诉爸爸,家里没钱给你买鞋的,他知道了你也会挨打的。到后来我才知道,阿里,一个11岁的学习优异的伊朗小男孩,不单单是害怕父亲大发雷霆,他害怕的是忧郁的母亲的眼里再添上一层困苦,他担心浮躁的父亲的头上再添一根白丝。他不想让本来就困难的家里因为他的原因再添上一丝负担。或许小小年纪的他想不到这么具体这么深远这么细腻,但当阿里看着妹妹嗔怪的表情急得已经哭出来的时候,从他天真的面庞和晶莹的泪珠里,我升华出了这一切,提炼出了小孩子的天真善良独特性灵的想法里蕴涵的最天然的特质。

为了解决只有一只鞋的难题,兄妹俩悄悄达成了一个协议,每天妹妹穿着哥哥的旧球鞋去上课。等放学后,妹妹快速飞奔回家,哥哥换了鞋子再飞奔的去上学……


天堂的孩子电影观后感1000字相关文章:

★ 天堂的孩子观后感范文6篇

★ 关于电影天堂的孩子观后感5篇

★ 优秀电影天堂的孩子观后感作文精选5篇

★ 天堂的孩子电影观后感600字

★ 电影《天堂的孩子》观后感600字

本文的网址是http://www.juzitiandi.com/zx162046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