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是一部以“南水北调工程”为故事题材的电影,从影片的片名“天河”之意即可得知,南水北调工程有着多么重大的现实意义。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天河电影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天河电影观后感1
11月26日下午,我们一同观看了电影《天河》。看这部电影,我收获了很多感动。
这是我们第一次将课堂放在校外。我们排队到电影院的时候,我看到了很多同学有了规则意识,能按照要求排队行进,能够在行进的过程中不讲话。进入中学两个多月的时间,老师为大家的这种“规则”意识和规则行为感动。
我们最先到达电影院,但是最后进场,在电影院外静静地等待,我们没有抱怨声,这种团队意识这种忍耐的精神,我们很感动。
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大家几次为影片的感人的情节鼓掌:看到有情人终成眷属我们鼓掌;看到那条叫“乔乔”的狗找到新家我们鼓掌;看到南水北调工程成功,我们鼓掌……鼓掌是一种善良的行为,在我们的鼓掌声中,我看到了大家心中的正能量。
《天河》所讲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五棵松地铁、北京立交桥、三零一医院、北京电视塔……我们的生活很平静,似乎没有故事。通过影片知道了,有那么多人、那么多家庭在为我们的幸福生活努力着牺牲着奉献着。
无尽的远方,无尽的人们都与我们有关,怀着感恩的心生活。
在观看《天河》的过程中,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由于我们是校外活动,很多老师在为我们保驾护航。前期,教育处的老师们周密地策划这个活动——联系电影院,事先踩点,了解电影,调整我们的教学时间;活动中,保卫处的老师、教育处的老师们在过马路的关口,指挥车辆,保证我们的安全。
一次小活动,牵动了很多教职员工的心,请大家珍惜这份情。
电影院中,为了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坐在好的位置上,我们七年级二组的很多老师坐在第一排,也有一些老师坐在电影院的过道上。年岁大的老师、年轻的爱漂亮的老师、个子高高的男老师……为了大家能看好电影,老师们牺牲着舒适。
亲爱的同学们,无尽的远方的人们或者我们身边的人们,都在为我们的幸福努力着,请大家热爱生活,常怀感恩的心。
天河电影观后感2
一股清水中承载的艰辛和震撼如果没有看过《天河》我恐怕永远不会知道。天河是横跨半个中国的南水北调水利工程,在这样庞大而又艰难的时光里,辗转着更多的是水利人的那份情。
他们无私的精神贯穿了整部影片。无数个默默奉献着的水利人为了南水北调这个巨大的工程不得不放下家庭,一放就是十几年,他们在山川江河间奔波,也许偶然间抬头看见的一架飞机在头顶上几百米的高空无声飞过时,一个水利人翻开企划案,一个学生翻开作业本。他们的时光在彼此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在某个时刻悄然重合。
在学生的身上,看到了水利人的未来。
在水利人身上,看到了他们为此奋斗的曾经的岁月。
也许就在某个时刻,我们曾与这些伟大却无闻的人擦肩而过。
——我不是在工地,就是在去工地的路上。听到时并没有觉得有太多隐喻。嗯,大概是很无趣的人生吧。两点一线来回奔波,为的是什么?其实答案很简单,就是为了百姓能过上好日子,为了能圆世世代代为水利事业奠基的水利人的梦。
我们说有些人无私,因为他们可以舍去自己为了家人,朋友。
我们说水利人无私,因为他们可以舍去自己为了所有人。
在我们看不见的岁月里,有些人在黑暗的洞穴里一遍一遍调试水压,也许只是因为一个细小的漏洞就会有人丧命。而我们却毫不知情。在洞穴里日日夜夜穿行的人们值得岁月铭记。可是他们却选择了隐身于黑暗。
他们将荣耀隐藏在天河河水之中,将南水北调四个字覆盖在他们姓名之上。
天河电影观后感3
我们在12月12日时,去了电影院看了《天河》这部赞扬“南水北调”这样一曲感天动地的奉献之歌的一部影片。我国的南部大部分的水都白白流入了大海,而北方地大水少,又高于南方,所以这项工程是很伟大的。
令我记忆最为深刻的是董望川这个人:董望川和他的妻子周晓丹都是搞水利工作的。他们聚少离多,还有可能在一起时也在各自说着工作。周晓丹老在埋怨丈夫每天在外面跑来跑去、把父母丢给自己、孩子也不管。原本稳固的感情出现了破裂。就在这时,麻烦接踵而来:他的学生因为种种原因离开了他,跳槽到一家高薪企业。同时住在他老家的亲属坚决反对移民搬迁,反对搬移祖坟。尽管种种压力纷至沓来,但他还是对“南水北调”的工程充满信心,他发誓让北方人喝上丹江甘甜的水。后来他推荐他的妻子干了移民的工作,她也想为丈夫分担,她为了干好这项工作,干好治水治污的工作。拿干着污水排放的董亿川(董望川的堂弟)开刀。不顾亲人的唾骂,也坚持工作。最后利用烈士陵园赢得了村民的信任。这样的一对夫妻是无数个水利工作人员的缩影,后来经过千难万险到了北京,就又创了两个史无前例的奇迹:五棵松暗涵只下沉了两毫米,就过了五棵松的一号线,要知道下沉超过五毫米,后果就不堪设想。后来又穿过了只差一米的立交桥。他们对待工作也是奋不顾身的:那些通道在被淹了之后,他们不顾危险,挺身而出,冲进了黑乎乎的通道。他们即使被水冲倒了,也坚持着爬起来,有投身到工作当中了。像这样的奇迹数不胜数。我敬佩那些水利工作人员,他们有坚强的意志也有佩服跌倒了爬起来、有不言败的精神!他们从来没有想到过放弃。把毛主席的宏伟设想,变成了现实。在这项伟大的项目的后面,不仅是千千万万工人的汗和血,也有他们放弃家庭的痛苦:在董望川带领工人们打通五棵松暗涵时,他的妻子突犯心脏病。他却选择了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最后五棵松暗涵工程成功,周晓丹与董望川冰释前嫌相互谅解,董望川是不想去看他的妻子吗,肯定不是,他为了国家的利益,放下了自己家的利益。这样的人多么难得啊!他的徒弟江浩也有了一个美满的家庭,要知道他原来是父亲受伤,孩子没有母亲的处境啊。我真替他们感到高兴。各种艰辛苦楚,都是我们应该饱含深深敬意去感激的,更应该以此为信念来指引自己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一路前行!
我们不仅要节约这来之不易的水,也要学习他们持之以恒、奋不顾身的品质。在将来,人们喝上南水,这部影片就是最珍贵的文化遗产。
天河电影观后感4
11月25日星期二下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全体党员在学院党组织的带领下,一同观看了电影《天河》。看完这个电影,我情感汹涌、受益良多,现就我个人感受简单与大家分享。
《天河》,它源于重大现实题材总长1274公里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剧情主要内容是,水利工程师董望川(李幼斌 饰)被任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副指挥兼总工程师。然而正在此时的用人之际董望川的得力助手江浩(段奕宏 饰)因生活所迫为了利益放弃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为此董望川与其断绝师徒关系。董望川的家乡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阳市槐树村,他力荐自己的妻子周晓丹(俞飞鸿 饰)担任丹阳市副市长,负责移民、治污工作,但是却遭到妻子埋怨。在任期间周晓丹为保护槐树村祖坟,建议搬移烈士陵园打动槐树村村们,获得大家的肯定顺利完成移民工作。污水治污工作上,她拿董望川堂弟开刀,遭亲人唾骂也坚持工作,最后为其争取丰厚补偿也鼓励其开展绿色工业。另一方面江浩并没有放弃南水北调工程,他作为河海水利建设工程公司的代表担任“穿黄”项目部经理兼技术总监。江浩将重病的父亲接到工地宿舍,一遍救险一遍照顾父亲。为了给父亲筹医药费,在缺氧的状况下抢修盾构机完成前所未有的突破。北京西四环暗涵工程最关键的节点就是下穿五棵松地铁站工程,董望川提出创新技术,在南水北调专家们的质疑下,担当起责任开创新技术。林子彤负责地下指挥指与工人们一起冒着危险工作,董望川在地铁里与工人们并肩作战。然而正在五棵松暗涵打通之际,董望川妻子周晓丹视察工作时心脏病突发,但是他并没有陪在妻子身边,而是一直陪着工程一线的工人们。最后五棵松暗涵工程成功,周晓丹与董望川冰释前嫌相互谅解,林子彤与江浩正式交往,并在工地现场完成结婚仪式,思思呈上了丹江水中飘着香山枫叶的水晶球。
看过电影后,我深刻的认识到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艰辛,技术工人们在隧道漏水时英勇机智的表现和大无畏的精神,像江浩(董望川徒弟)在缺氧的状况下运用学到的只是抢修盾构机的画面仍然历历在目。电影的亮点在于结尾处五棵松暗涵打通工作,因为此段工程要在地铁隧道下面完成。专家们提出的安全距离为地铁隧道下6米之外,却由于各种因素导致不足4米,施工难度增加。若地铁隧道下沉5毫米则会导致整个地铁线路的瘫痪。正是在这种严峻的条件下,董望川与技术工人团结一致,凭借出色的技术完成了贯彻工作。让影迷深深为之感动,而我也深刻意识到了我们南水北调工人和技师们的聪明才智,十分佩服。
耗费巨资和十几年时间的南水北调工程,其中的故事又何止荧屏上演的这些。将这样的题材搬上银幕,将主角设置为工程的一个高管和他的同事亲友之间纷纭复杂的关联为主要线索,在董望川这个角色身上,浓缩了千千万万为南水北调工程付出无数心血的水利人的身影。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这项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宏大工程构想,到今天切合实际成为了现实,从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东岸岸边引水,经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南阳方城垭口,沿唐白河流域和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开挖渠道,在河南荥阳市王村通过隧道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自流到北京颐和园的团城湖。
半个世纪前,南水北调还只是一个宏大构想,当时限于技术和人力等诸多因素,这项浩大的工程难以实施。今时今日,南水北调已经成为现实,但谁能想到有多少默默无闻的水利工程人员为此付出的巨大艰辛?又有谁能想到举世瞩目工程的“险”和“辛”、移民搬迁的“情”和“痛”、环保治污的“艰”和“难”?他们几代人都为了实现这个构想而努力,从而成就了这项惠及上亿群众的水利工程。未来,当人们喝到南水之时,这部影片就是历史留下的宝贵记忆。
电影《天河》正是反映南水北调的艰难与曲折,同时也展现了水利工程人员的艰辛付出,它让水利人实现了自己更高的价值,历时十一年,用世界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圆了我们的中国梦。南水北调是中国集体意识形态的一次集中体现,对于国人来说,是大国崛起在当下书写的天河奔流。影片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为背景,将千千万万建设者们的“牺牲”浓缩在董望川、江浩、周晓丹等人物身上,让我们真实的看到了水利人的爱国情怀、敬业精神,以及他们为国家建设所做出的贡献,折射出这一工程背后是一个有爱的世界,是一个大公无私的中国。
这部影片感动了当天观影的所有人,让我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因为南水北调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是南水北调的受益都,南水北调,看似简简单单的四个汉字,其实却包含有很多伟大的生命意义!南水北调不仅仅是一个工程,更是一次生命活动。这部影片让更多人感受到南水北调工程的动人故事,让更多的人体会到,为了解决北方水资源缺乏的问题,丹江口库区移民所做出的牺牲和奉献,让节约用水这个非常简单但足以致命的道理铭刻在所有人的心上。饮水思源,学会珍惜,学会感恩,才不枉这凝结心血的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这么多年的筹备建设,终于要接近它的梦想,就让我们一起静待天河奔流。
作为土木人,我深刻认识到:即将踏上工作岗位的我们,《天河》对我们也是最好的激励,在工作中体验前辈们在为国家呈现浩大工程时历尽千辛万苦,这代的我们要忆苦思甜,学习前辈们不畏艰难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效仿和学习,在以后的工作中,磨炼我们的意志,时刻激励自己,争取树立土木人的良好形象,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天河电影观后感5
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在三里屯美嘉影城观看了电影《天河》。影片向人们展示了南水北调工程的浩大、艰巨。有些拍摄角度很震撼人,既有视觉上强烈冲击的浩大感也有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让我对参与其中的建设者们能产生由衷赞叹和敬意,觉得每一个参与者都是那样的了不起。
世上本无路,走得多了,便就有了路。这路指的是陆地上的,当然也指人生路。但这路不仅存于地上,更现于天中,即天路。天路非实指天上有路,是特指穿越生命禁区青藏高原的京臧铁路,气势恢宏,造福于民,天下无双。如今,一条堪比“天路”的“天河”也即将全线贯通,这条特殊的河即指“南水北调”工程。与“天路”一样,“天河”也是一条造福于民的利民工程,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电影《天河》就全景式再现了这条壮举之河的艰难成形过程。 “南水北调”工程就是将长江丹江口的水通过“天河”引至京津华北等地福祉人民。
早在半个世纪前,南水北调还只是一个宏大构想,当时限于技术和人力等诸多因素,这项浩大的工程难以实施。今时今日南水北调已经成为现实,但谁能想到有多少默默无闻的水利工程人员为此付出的巨大艰辛。他们几代人都为了实现这个构想而努力,从而成就了这项惠及上亿群众的水利工程。由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供水是得到保障的,很少有缺水的经历,没有深刻的认知。由于地域限制仅仅只是知道葛洲坝水电站、三峡水电站,知道密云水库、怀柔水库,这是我们的认知,所以不能理解水利人的感受。但是,观看了这部电影,真让我们深深地受到了触动,南水北调不再是课本上所提起的一项浩大的工程,而是活生生的,有血有泪的一部历史史诗,里面包含了太多厚重的情谊了,几代人的坚持与付出。
《天河》不但完成了一项惊天伟业也浓缩着炙热的情感,在时代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背景下,将党民情官民情有机融入父女情夫妻情兄弟情等人间真情中,老百姓对土地的浓情,对烈士的深情也都被深深镌刻在影片的每一个角落中。是什么说服了“刁民”自觉自愿主动搬迁,是情,是爱。这感人一幕幕不禁让我想起现实生活中那不断激化着官民矛盾的强拆新闻片段。试想,如果官方都能像《天河》中的俞飞鸿、李幼斌这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公开、公平、公正的方式方法解决冲突,再不配合的“刁民”,再难啃的骨头,在铁石的心肠,也都有被融化的那一刻。爱感苍天,情涌大河,一切矛盾都消弭、化解于这无形的情、爱之中。
观看这部影片使我很感动,让我们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因为南水北调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北京人都是南水北调的受益者,南水北调,看似简简单单的四个汉字,在其中凝聚着多少人的辛勤付出,包含有多么伟大的生命意义!南水北调不仅仅是一个工程,更是一次生命活动。这部影片让我们感受到平时课堂上的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节约用水宣传,还多数停留在口头上和形式中,顶多只是带领学生感受与研究这个主题而已,从来没有深刻的带领学生真正的去感受北京水的来源,水的珍贵,还没有律化为学生和我们每一个北京人的实际行动。
观看了电影联想到了我们的教育行为,蓦然发现,单纯说教的力量是那么的微乎其微。教育就应该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我想这也是这场电影带给我们的启发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