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就听说过《货币战争》这本书,它不仅写的是与钱有关的东西,它还写了一些历史性的东西。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货币战争”,欢迎阅读与借鉴!
《货币战争》心得体会1000字1
随着国内房价的不断攀升,我们也在向通货膨胀不断前进。是什么主导了这个过程呢?前两天看完的《货币战争》已经给了我明确的答案,那就是人民币的超量发行。为什么人民币会超量发行呢?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老百姓拿出自己未来10年甚至20年的钱来买房子,银行为了眼前的既得利益,不断以个人购房的名义将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钞票转账到了地产商、政府以及一手房东的手里,而这些既得利益者为了明天更高的回报,又把这些钞票拼命的撒向社会。一时的繁荣导致了国内的人民币数量猛增,而看看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你就知道了,还是那个房子,还是那斤猪肉,原来要1个铜板的东西,现在要一个金币才能买到了,这就是通货膨胀。
书中揭示了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一、以债务为货币发行的抵押,而非实物,这样就让有些机构有机会做一些不负责任的滥发货币行为;二、现在银行的部分储备金机制。美联储就有凭借美元是世界货币的优势而滥发货币的嫌疑。以前美国凭借国债发行美元导致本国的通货膨胀,现在很多国家都有美国的国债,就相当于美国通过国债将通货膨胀转嫁到其它国家。中国也是持有大量美国国债的国家。因此中国的通货膨胀也是跟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持有美国国债的增加)有很大关系的。
通货膨胀会导致两个互相矛盾的现象:资产价值(如房子)的提升和其它货品价值的降低(由于生产力的提高)。资产价值的提升恰恰体现了人民对拥有财富的不安全感的一种表现。
政府为了平易通货膨胀,只能想办法让老百姓手中的货币原地不动,怎么办呢?答案很简单,让这些货币在股市里窝着去,只要不出股市,这些多余的货币就不能去肆意的拔高商品货币价格。于是,今年年初,我们如期看到了股市上扬,如期看到了外资撤退后国资杀入救市的场面。但国资还能撑多久呢?作为一个普通的老百姓我们怎样能度过这个难关呢?
首先就是要想尽办法让你手中的货币保值。例如,将货币兑换成房产或是金条。当然,如果负债买房的话那也要承受一定的风险,因为在通货膨胀的过程中,银行将快速大比例的提高贷款利率,也许今天你要为供房付出5K,第二天醒来,已经要为房子月供1W了。
其次现在是人类重新认识金钱的时候了,人不能成为金钱的奴隶。人应成为金钱的主人,金钱应为人服务,而不应成为魔鬼的化身。人类需要全新的制度,全新政治,全新的文化。使金钱变成鸟笼中的鸟,为人类服务的鸟。人与钱,人与权,权与钱和谐相处的社会,以人为本的社会。重义轻利,重正义,重感情的社会。
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现代人如何在不断变化的货币政策,产业环境下生存?是一个很值得人们思虑的的问题。
《货币战争》心得体会1000字2
第一次知道罗斯切尔德家族,还是老薛告诉我的。在我的“小王子”上看完《货币战争》,我为自己对这个超能家族的无知而感到惭愧。合上这本书,感觉像是打开了历史尘封的阴谋,很惊诧,很可怕,原来我们生活的世界,还有这样一些“生死密码”……
书中是这样描写这个神秘家族的,“罗斯切尔德家族不仅是英国伦敦金融城的霸主,以色列的创建者,国际情报网络的祖师爷,华尔街5家最大银行的后台,世界黄金价格的制定者,现在仍然主掌着伦敦华尔街轴心的运作……”《货币战争》围绕着以罗斯切尔德家族为代表的一群国际银行家,将历史事件背后可能存在的利益斗争真相,以阴谋论的口吻告诉给人民,让我看到了一场没有硝烟却更残酷的战争。
货币促进历史的必然,德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为什么纳粹要如此迫害犹太人,除了宗教或--个人意志的原因之外,我一直很好奇,群众基础何来?这本书里讲,聪明的犹太银行家,通过操纵通货膨胀,血洗德国普通民众的储蓄,引起德国社会主流人士对犹太银行家的痛恨。我想,这应该就是答案。精明的犹太银行家应该不会想到,对货币的嗜血欲望,几乎为这个民族带来了灭顶之灾。
《货币战争》一书的可怕之处,是让普通民众看到了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的真面目。政党也好,首脑也好,无非是金主选出来贯彻其货币政策的“演员”。掀开国际人道主义、维护国际秩序、大规模制裁、经济发展规律等等华丽的伪装,战争或者经济危机,不过是这些幕后金主在进行“剪羊毛”的游戏。银行家不会轻易放弃发大财的好机会,所以战争和衰退总是此起彼伏。
权利的力量是惊人的,然而真正的权利往往来自幕后者的统治。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这个世界,确实在被少数人控制着,无论政治体制还是世界经济。当今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的政府竟然没有货币发行权。很难想象,这样的一个国家是如何进行决策的。
房贷、卡债,都会带来货币增发的后果,我们好像陷入了债务货币泡沫经济。等着将泡沫吹大后投机的金融黑客可能已经等得不耐烦了。虽然不完全懂国家的金融货币政策,但近几年身边的银行开始紧缩银根、处理不良,但愿是决策者看到了泡沫财富的真相。看完此书,明白了人民币必须成为实际储备货币的原因在于,金融制空权影响产品定价权,进而影响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也明白了超高的外汇储备,不仅可以分散金融风险,更是争夺货币霸主地位的必要。
至少在过去的几百年,国际银行家才是这个世界最大的阴谋家。而这些阴谋家操纵下的货币战争,让世界经济中的每一个体都无处躲藏。小老百姓的钱袋子会随时变成一个漏斗,我们往往只会去防范小偷,却不知道这些“经济刺客”远比小偷更贪婪。
《货币战争》心得体会1000字3
最近正在读一本书,宋鸿兵老师的货币战争。几天下来并没有读多少,但依然收获颇丰。里面讲到了人类的本性,还有历史会重复这样两个观点。
“世界每天都在发生着新的变化,但人类的本性却始终不断地自我重复”。说的多好。人性在数千年前对财富有多么的贪婪和恐惧,对权力有多么的执着和诅咒,今天依然如此。人类向往自由却患得患失,追求公平同时又心怀自私,渴望美好又无法摒弃邪恶,无论是中国二十四史中的政治博弈,还是西方历史中金钱权谋,都在不断重复着人性。这也就是我们通过研究历史来把握未来的意义所在。今天在人类社会中发生的一切,都可以在历史中找到先例。
人性的贪婪,到底是对还是错?无所谓对错,以罗斯柴尔德家族为首的一帮国际赫赫有名的金融家族,为了家族利益,在金钱诱惑下,操纵西方金融市场,发动战争,大发国难财,无所不能,无处不在。贪婪的本性让他们踏着别人尸体前行,贪婪的本性让他们口袋里的每一枚金币都沾满鲜血。
但是没有贪婪,社会又怎么进步。贪婪意味着欲望,动力。每个人都无欲无求,社会靠谁去推动前行。如果没有俾斯麦的贪婪,普奥战争如何出现在历史中,德国如何完成统一大业;如果没有贪婪,罗斯柴尔德家族如何白手起家,如何站在世界金融之巅,几百年不倒,今天相对合理的世界金融秩序如何建立。
其实,今天我的们都是贪婪结果的受益者。
历史会重复
曾经我讲过这样几句话:
如果想炒股赚钱,不用费尽心思去研究行业和企业基本面,不用去绞尽脑汁研究K线图,你只需要把股票过往走势图拿出来看就行,想猜猜未来,就看过往。因为历史是可以重复的,千变万化离不开那几条规律,宿命你是逃不了的。
如果想预测未来中国社会形态变化,经济发展,金融衍变,美国就是参照物,不要不服,历史就是那么奇妙和巧合。政治形态除外。
当然,朝鲜也一样,想畅想30年以后的朝鲜,看看今天伟大中国样子就可以。
历史会重复这样一个奇妙的现象,也给家族繁衍打上了深深烙印。寒门难出贵子,是最近几年一个特别热门的话题。为什么,当然原因可能有很多,但是我想说的是,每一代人,代表这一段历史,是历史就会重复。所以很多人再怎么努力也难逃宿命,难逃历史。
但话说回来,任何事情不是绝对的,历史会重复,但也会改变。寒门难出贵子,但是依然有很多人实现逆袭。
《货币战争》心得体会1000字4
《货币战争》讲述了从十九世纪国际银行家如何一步步发展壮大,如何通过货币来控制政治、经济体,如何掠夺世界人民。也解答了谁是世界真正的首富?谁拥有美联储?谁在妖魔化黄金?为何美国总统总是频频遇刺?谁是世界真正统治者?破译世界财富密码,揭秘国际金融骗局、----,经济危机中谁在翻云覆雨?以史为鉴,逐步与国际接轨的中国金融市场该怎样迎敌?看完后感触良多,令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且不说该书的观点是否正确,单单是作者看待问题的独特思路和新颖视角,以及他的丰富的金融知识和解读货币深度,都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尊重。作者从货币中看到的战争比我们从历史教课书中学到更加深刻更加触目惊心。通过阅读《货币战争》,收获非常巨大,它不仅让我学习到了很多通俗的金融知识和货币的重要性,更重要是让我领悟到了很多的道理。
首先,“大道无形”。大家熟知的世界首富当然是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了。在《比尔•盖茨的遗产》一中是这样说道:“比尔•盖茨决定把超过500亿美元的财产捐给慈善机构,留给他的子女的,是更加珍贵的人生智慧。”从这句话里我们得到了一个观点,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它不仅一个优秀的企业,更是个慷慨的慈善家和好父亲。这个观点社会上普遍认同的,阅读《货币战争》以前我也这么认为,但是现在我不完全认同这个观点了。《货币战争》开篇第一章罗斯柴尔德家族发迹,到现在的真实财产的“隐遁”过程。真实情况告诉我们,早在上世纪初,它的一个重要手法就是把财产捐献给他们自己所成立了并牢固控制的慈善机构(基金会),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有效的保住他们对财产的控制权,而且还能把自己的真实财产给隐遁起来。美国的遗产税是多少呢?告诉大家美国遗产税最高高达55%。而捐献给慈善机构呢,就不用交一分钱的税了,基金会的很大账目打着保护个人隐私权而不用公开的,因此成功地完成了其真实财产的“大道无形”。看到这里你会惊奇的发现,哪谁是世界首富呢,回答当然是美联储最大股东、罗斯柴尔德家族第六代掌门人----大卫•罗斯柴尔德。
其次,“谁是最大的收益者,谁是矛盾的制造者。” 书中第二章国际银行家和美国总统的百年战争,第四章 一战与大衰退:国际银行家的“丰收时节”,第八章 不宣而战的货币战争,分别提到到1812年美英战争,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 1973年的中东战争;这是真实发生的战争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是为了所谓的自由、民主、法治、人权、社会契约等等吗,回答是肯定的当然不是,从我们学过的历史教课书和政治经济学中,我们知道的是社会矛盾的不可调和,其最终的形式就是爆发战争。接下来问题又来了,是什么矛盾,这个矛盾是谁制造的呢?它为什么要制造矛盾呢?通过对本书的描述和推理以及实证,这个矛盾的制造者就是试图通过货币来主宰世界人民的一群人——国际银行家,它们为什么要制造矛盾呢,理由就是一个获得更大的利益,用作者的话说就是国际银行家攫取世界人民财富的所谓“剪羊毛”活动。战争或矛盾的发起人就是那些为了利益躲在幕后操纵货币的国际银行家们。这些血的历史时时刻刻的提醒我们,看问题看本质,追根溯源才能准确判断。
再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我们要“居安思危”。拿破仑有一句名言:“金钱没有祖国,金融家不知道何为爱国和高尚,他们的唯一目的就是获利。”本书从17世纪到21世纪对国际银行家们的金融活动的研究结论也是如此。从曾经世界黄金储备一哥的西班牙衰落的过程来看,当西班牙人掌握了海上霸权和货物渠道,坐上世界黄金储备一哥的宝座之后,他们只需要低价买来英国人工业革命创造出的低价产品,然后贴上自己的标签,再高价卖出就能够轻松获利了。而西班牙本国的劳动创造力被无情的抹杀,普通劳动者也逐步失去了他们的工作机会,社会出现了财富的极端两级分化,社会动荡不安。世界一哥的位置最终被大英帝国所取代,日不落帝国是怎么做的呢?和西班牙如出一辙,美国成了其最大的加工厂,加拿大、印度、非洲都是它的资源地,大英帝国本土劳动创造热情不断丧失,逐步被赶下了世界一哥的位置,取而代之的是现在的世界警察——美利坚合众国,历史是惊人的相似,现在的美国,最受人尊重的不是科学家、也不是医生和律师,而是华尔街的金融大亨们,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很多第三世界国家成为了世界的加工厂,中国当然是最大的。曾经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它的经济是怎样衰退的,07、08年次贷危机最后导致横扫亚州大陆的金融海啸,又是谁制造,历史又一次证明了这都是最大收益者国际银行家们策划的。这些历史充分证明了一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中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毫无疑问,已经成为了继日本之后,国际银行家的下一目标,我们该怎样完成我们的金融保卫战呢?我们国家现在的情况又是如何呢?每每看到身边人对有钱人的崇拜,每每看到广东、江浙等地的用工荒新闻,每每听说身边谁谁代理韩国化妆品、日本电器,甚至是2015诺贝尔医学奖屠呦呦获约92万美元奖金,表现出来的对屠呦呦研究成果的淡漠和对诺贝尔奖及奖金表现出来的无比羡慕等等等等,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每每提醒我们要居安思危呀!好逸恶劳之国家必将走向衰亡!
最后,多读书,多读好书,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才能更好的看清事物的本质,才能在当前的万众创业的形势下,更好的学习和创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更加要努力读书,多读好书,分享好书,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工作,竭尽所能做好教书育人工作,为培养诚实守信、团结合作、自信创新的合格大学生而努力奋斗。
《货币战争》心得体会1000字5
我春节期间就翻了这一本书。这本是一个在美国两房工作过的华人写的,是一本颇难定位的书,至少经济学家不认为它是经济学著作,小说家也可能不接受它,因为里面的人名都是真实的。我想把它归为经济类演义比较合适。这本书面世2年多来,一直位居销售排行榜高位,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我为人迟钝,还只是最近才买,算是未能免俗吧。这本书在两年的畅销期间一直备受争议,很多人在各大网站把它贬得比狗屎还臭,好像看了立即就会变成弱智。我看了这些人的反驳文章,发现他们没驳出什么名堂,总是在支末细节大作文章,进而大搞人生攻击。我有个观点,真正的滥书是没人批驳的,有人成批地反复批驳,说明它有它的价值,点到了某些人的痛处。
这本书的惊人之处在于:它点出了现在发达国家,也就是最富有的那7-8个国家的中央银行都是私有的,美元是经过巧妙包装的私有机构美联储发行的美联储卷。这一点所有反驳文章都无法推翻。在美国不涉及这个残酷的事实是政治正确的要求。从滑铁卢战争开始,一个以罗斯柴尔德家族为代表的犹太人银行家集团就逐步控制了英美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命脉,成立了各个发达国家的私有中央银行。老罗斯柴尔德有句名言:只要让我控制货币发行,我才不在乎谁制定法律。这些人控制货币发行的手段就是挑动战争,让各国政府向这些银行家借债,鼓励所在国寅吃卯粮,然后由他们用今后的国民税收为抵押发行货币。这样就明白为啥美国经济和科技那么发达,可为啥国债越来越多,还增长速度在加快!他们的挣钱招数有:
1、通过先通货膨胀再通货紧缩来不知不觉地夺取国民的财产。
2、制造那些国际化国家的金融危机,当这些受害国家金融破产时再用及其低廉的价格来收购受害国的优质企业。
等等。
当然,不是没有人看透这些人把戏,美国第三任总统杰斐逊就指出让私人发行货币是对国民犯罪。美国总统分三类,一类是国际银行家集团捧上去的,比如汉密尔顿;一类是与他们不合作不反抗的;一类是坚决抵抗的。第三类很多都被暗杀了,有些被暗杀却没有死掉的,有些变成了第二类,比如里根。第三类以林肯和肯尼迪为代表。有人统计过美国总统的被暗杀死亡率比美军诺曼底登陆的死亡率还高!
在欧美著名大学都有一些秘密精英社团,它们吸收一些出身高贵的,注定以后会崭露头角的精英入会。这些人聚会时就讨论如果通过各种手段统治世界,他们和国际银行家密切勾结,罗斯柴尔德的嫡孙就是会员,凯恩斯也是这样一个精英。由于他们认定自己不同于大众,所以可以不受现有道德的约束,可以不择手段地实现自己集团的目标。他们对普罗大众没有丝毫的悲悯之心,通过控制股市等让大众,甚至一些没有进入他们圈子的亿万富翁家破人亡,也没有丝毫的内疚。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在美国废除金本位制后立即发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美银行家支助--巨额金钱,并且在大战中英美和德国日本的银行家还定期聚会合作,非常亲热!
这些不爱自己的民族,不爱自己的宗教(犹太人为主的银行家集团支助的二战死了多少犹太人!),不可能是上帝的选民,因为天国不需要私人中央银行!看来基督教新教的预订论是多么冷酷,多么邪恶!
中国的那些从国外名校毕业的精英们呢?我在清华的一个小教室听过当时刚从牛津大学学成归来的张维迎的讲座,虽然我听不懂他的长篇理论和推导,但结论我是懂的,那就是财富掌握在少数有能力的人手中是更道德的。
的确,过去的很多东西,让我们想不起来了,尽管它曾经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如果没有谁来提醒,也许我们这一辈子都不会把它记起。是现实生活里的残酷,还是理想生活中的无奈,从身边经过的人和事,竟让我们眼前的景色,成为了一种最为熟悉不过的陌生?
人最伤痛的莫过于回忆,明知道当初的那份纯洁是最美的记忆,却不能将往事重新拾起。相知相识也好,单相思也罢,那压在心底的秘密,是我们维持感情世界的最好的武器。是秘密让我们旧曾相识,又是秘密让我们行如陌路。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道出了现实生存中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无奈,“我”的身边美女如云,而“她”苦守于真挚的一见钟情,由于每个人对性情的幻想不同,因此以我心度你情的结局,难免让其中一个人背负着感情孤寂的沉重。压在心里的秘密不为他人所知,到头来,多情总被无情伤害。
不管处于什么样的社会,只想凭借一个人的努力来获取生存,是无论如何都难以维持下去的。但存在于社会中的个人,过份地依赖于别人,也是一种沉重的伤害。《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奉劝“我”,人既不可以无情,也不可以滥情,在情感上的漠然或虚伪,都是对生活不负责任的表现。
人都为理想而活,但并不是只为理想而活着,现实中的纷纷扰扰,每个人所拥有的各个群体,有其不同的姿态,所谓的理想,无不是在构思着群体的和谐。然而,不为世事转移的理想,终归毁灭于自己的执着。当理想不容于现实时,即便你找到了一个替代品,也将是你孤老终身的象征。《陌生女人的来信》应该说是一份遗书,而临死之前才说出来的秘密,也就是情感压碎了最后的坚持。
情感寄于现实而存在,没有任何思想能摆脱物质的束缚,不建立在生命载体之上的感情,是无法想像的。每个人的一生,总有一些闪光点,而当生活中充满了阳光,确是让我们很难记住这些感动的点点滴滴。也只有黑暗时,才让我们拨亮了曾经被遗忘的真实。
人有多少热情能守住过去的情感,黎明和黄昏是两个世界的交集,而只是极为短暂的一刻,每一次的感动都在过往即逝。为生活奔波,与安逸享乐,是我们生活的大部分,谁会在清晨的缠绵和黄昏的安慰中耗费着大量的精力?
依依不舍是对生命的极大浪费,遗忘是减轻生活压力的最好方式。记不住曾经,好让我们在生活的道路上永远大踏步地向前。
团结在情感身边的人们,总得有部分人被生活的向心力给抛在了边缘,吸引如果不是相互,那么生活就不能很好地融合。虽说人与人之间需要的是沟通,而一旦两个人的境界不同时,沟通并不能解决相互之间的差异,那我们就会学着怎样去放弃。
放弃说起来很简单,其实并不那么容易,因为在我们放弃的同时,却不知道该怎样去遗忘。如果过去不能遗忘,就根本谈不上放弃,我们最终还是念念不忘着那些得不到的东西。
中学生《货币战争》心得体会1000字精选5篇相关文章: